周晶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由“社會管理”轉為“社會治理”的新理念,這就要求現階段我國城鄉社區在道德建設過程中做出與之相適應的新方法與新策略。從城鄉社區道德教育主體出發,通過對銀川市永寧縣現階段社區道德建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挖掘與整理社區道德教育內容、模式和方式。這不僅推進了銀川市永寧縣社區道德建設在社區教育內容、教育主體、師資隊伍、教育基礎設施、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也為創新新型社區道德建設提供了有效路徑。
關鍵詞:社會治理創新;社區道德建設;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3-0088-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個人的角色逐漸由傳統的“單位人”轉變為新型的“社會人”。社區也日益成為支撐居民生活、聚集社會成員的承載之地。另外,社區更是各種利益沖突和各種矛盾交雜的聚集之地,可見,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日益重要。在這一背景下,黨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強調“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出了“社會治理”這一適應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命題。將“社會管理”改為“社會治理”,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變化和改革,是社會管理的主體由一元向多元的轉變,是我國社會管理方式從傳統轉向現代化的標志。因此,以社會治理創新作為指導思想,加強城鄉社區道德建設,不僅推動了社區道德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更為當前我國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的深化和改革提供新思想和新動力。
一、加強城鄉社區道德建設是社會治理創新的內在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各種利益、矛盾沖突日益凸顯,這都推動著社會治理創新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社區環境。社區道德建設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它既為社會治理創新發揮了良好的導向作用,更為創新治理體制的推進提供更好的思想指引[1]。同時,在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的過程中,也要求大力加強城鄉社區道德建設,不斷完善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的內容、方式和模式。可見,加速城鄉社區道德建設進程的改革既是社會治理創新下的必然選擇,也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表現形式。
首先,城鄉社區道德建設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對于黨中央做出的將“社會管理”轉為“社會治理”這一新命題,這象征著一種全新的社會治理形勢的出現[2]。顯然,這并不是簡單的詞匯替換,其背后顯示的是一種理念的升華。社區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深入群眾的陣地,也是社會治理創新下必不可少的內容。以社會治理創新的新理念作為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將社會治理創新同城鄉社區道德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加快城鄉社區道德建設一體化進程。因此,大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推動城鄉社區道德建設一體化進程,是目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而艱巨的工程。
其次,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城鄉社區道德建設滲透在社會的各項工作中,通過加強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用道德規范和約束社會行為,引導正確的社會風尚,這也就為社會治理創新指明了方向。特別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強調,在“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下要繼續推進社區道德建設,深化社區改革;要不斷激發社會組織活力;要重點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建設。”[2]這反映出當前我國對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的新要求和新原則,實現維護和達成和諧的社會秩序。
最后,發展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新思想和新動力。城鄉社區道德建設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發展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的目的是滿足最廣大居民的多層次需求,維護整個社區環境。而社會治理則是指通過規范、組織、協調、服務、監督和控制社會領域中的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和社會活動,最終實現維護和達成社會秩序的這一過程[3]。所以說發展城鄉社區道德建設也是為創新社會治理指引了新道路。
由此可見,社會治理創新與城鄉社區道德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把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運用于社會治理創新中,使得社會治理創新同城鄉社區道德建設進行有機結合,更好地實現社會治理創新和完善城鄉社區道德建設的發展。
二、銀川市永寧縣社區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015年底的中共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提出了“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的社會治理工作方針,這要求“政府要不斷創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別是在改進城市管理的精細化與精準度上予以高度重視。要大力提升市民的整體文明水平,對于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各項權利要給予尊重,要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到城市建設、管理之中,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4]。
當前,銀川市各個社區道德建設正在大力推進,但有些城鄉社區道德建設在諸多方面發展緩慢,教育內容、方式和模式較為落后,與新型社區道德建設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在銀川市永寧縣,全縣轄內有1個街道、1個鄉、5個鎮、共67個村;縣內共有社區17個,社區內人口有回族、漢族、滿族等13個民族,其中回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8%[5]。據調查,在這樣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中,社區發展起步較晚,居民人口學歷平均水平較低,基礎設施差,社區師資隊伍以及各項管理制度都遠遠落后。要建成新型社區,首先就要著力于加強社區居民道德教育,提升社區居民素質,為新型社區的創建奠定基礎。根據走訪詢問,永寧縣各社區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區道德建設過程中在對居民的教育內容上過于單一,缺乏實踐意義,且教育方法簡單。主要表現在現階段的教育內容大多是宣傳各項國家政策、制度以及提高遵紀守法的意識方面。這些教育的宗旨在于提升居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進而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這對于社會治理創新下充分發揮居民主體的參與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僅有這些過于形式主義的教育卻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根據社區內居民對于“認為社區道德教育在內容方面習得了什么?”這一問題的回答,大部分居民的答案都是較為空洞的,并不具有實際的受教價值。這些教育內容也并未讓社區居民的道德修養得到普遍的提高,仍然是思想與行為較為分離的表現。針對在這樣多民族聚居的城鄉社區,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內容應該根據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以及本社區自身的特點不斷地豐富和拓展。同時與時政、思想品德等內容相融合,使教育內容更加廣泛、深入,更具有針對性。在德育方法上,傳統方式主要通過黑板報、宣傳欄、組織學習黨的理論以及各項方針政策、大學生進社區宣講等進行教育,或是每逢佳節之日組織送溫暖活動等互動過程中進行教育。這些活動看似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都較為形式主義,工作做得不精不細,效果并不明顯。
第二,居民在社區道德教育活動中參與程度較低。城鄉社區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希望通過基層社區組織依靠社區力量,依托社區資源,發揮社區特有優勢,對社區居民進行道德教育,最終達到滿足居民教育需求,提高居民整體的道德素養,構建和諧社區環境。然而,通過觀察社區宣講等活動照片展,以及詢問社區居民,不難看出大部分社區居民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的熱情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在如今這種高強度的社會競爭下,特別是在工作年齡內的居民參加社區活動的時間極為有限,各種社區活動舉辦時間為工作時間,造成時間沖突而無法參與;另外,即使是假期休息時間的社區道德教育活動,社區內受教育主體更多的是在休息玩樂,或是通過各種網絡媒介進行娛樂,這些外界豐富多彩的娛樂讓他們忽視了社區德育問題,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第三,城鄉社區道德建設在教育過程中專業師資力量對比參差不齊,集中表現在城市遠高于鄉村。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區城市一體化過程的推進,社區在道德教育建設工作中呈現多層次、多元化、多形式、高質量的形式。這也就需要大量具有專業水準的工作者投入到社區道德教育中來,特別是要加強對偏遠貧困社區師資力量的投入[6]。但從現實情況看,永寧縣大部分的社區道德教育開展過程中,由于教育者的自身素質較低,基礎設施條件差,他們只專注于簡單的誦讀教育內容,并未注重他們工作的方式和語言,更不會關注受教育群體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應,使教育內容變成了單純的理論灌輸,毫無感情升華。此外,由于教育者自身素質不高,在這樣多民族社區進行教育過程中無法推進語音互通,形成了一些交流障礙,這些都阻礙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進而降低了教育效果。
三、推進永寧縣社區道德建設的基本路徑
永寧縣社區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在開展社區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社區道德教育工作經驗。在社會治理創新下,確保堅持教育以人為本,發揮居民強有力的主體作用,依托特色社區這一載體,大力發展社區德育工作。具體的基本路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創新城鄉社區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法,豐富和完善教育內容。傳統的社區道德教育方式是通過宣講活動、黑板報等“一對多”的形式進行,缺乏社區居民的參與,無法激發社區居民的熱情。對此,一方面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傳統的教育方式,將重要的時政要聞、德育規范、文明禮儀等內容進行定期宣講和刊登在黑板報中,引起社區居民的重視;另一方面,社區道德教育工作在教育過程中同樣可以效仿學校教育,引進新媒體的介入,如建立社區網站、社區APP、社區公眾號等,通過多種媒介進行相關德育內容的宣傳,讓社區居民通過新的平臺進行互動與交流,進而強化教育內容。另外,教育內容應當因地制宜,制定出帶有本社區特色的教育內容。借助節日加強德育教育,由于永寧縣是回族居民聚居社區,可以在這類社區利用古爾邦節、開齋節、圣紀節等盛大的回族節日之時進行“民族團結”意識教育,在中國傳統佳節中秋之時宣傳“和平與和諧”等,使居民在感受節日的喜慶與溫馨之時更加強化意識形態的教育。
其次,增強城鄉社區道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社區居民主動性。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區居民人口年齡也呈現兩極化趨勢,在城鄉社區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的群體,設置具體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并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如針對社區的老年人群體,社區組織可以經常為這些老年群體舉辦關于各種老年人書法、歌詠、團體文藝演出等活動,利用這些文化活動使他們更進一步加強道德教育,更好地為年青一代做好模范作用。針對青年群體,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年輕人盲目追求各種物質利益,影響了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對此,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年輕人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提供法制教育、圖書借閱、功課輔導、技能培訓、科普活動等服務,使社區年輕居民群體在社區得到再次教育,從而強化他們的思想以及道德意識。
最后,健全城鄉社區教育管理體制,提升社區道德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據調查,永寧縣大部分社區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社區甚至沒有相應的制度。而社區道德教育工作是居民實現自我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這就需要健全的管理體制對其進行引導、監督和審查,保證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此外,建立一支具有專業水準的師資隊伍也很重要[7]。鄧小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兩大力量都必須大大加強,削弱任何一方力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8]因此,必須要建立一支專業素質較高的隊伍來開展城鄉社區道德教育這樣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依據社區的不同特性可以組建出一支以社區黨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成員為核心、以專職社區工作人員為重點、以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三合力量”作為社區道德教育服務人才隊伍。將這支教育隊伍部門和人員之間形成網絡,做到分工明確、互相溝通、信息通暢,專業化管理,使教育隊伍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綜上所述,在社會治理創新視域下,城鄉社區道德教育建設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永寧縣社區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尋找出解決路徑,不僅有利于提升永寧縣社區居民的整體文明,也有利于加速城鄉社區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必新,李沫.社會治理創新[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李曉鳳.社會工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4]2015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公報全文[EB/OL].[2017-10-10].http://www.planning.org.cn/news/view?id=3482.
[5]銀川市永寧縣人口普查[EB/OL].[2017-10-10].http://baike.
so.com/doc/57160175928743.html.
[6]李振越.新型社區服務與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2012(12).
[7]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委員會組織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
[8]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