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劉旭
摘 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旨在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斷提高大學生骨干等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逐漸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理工類高校;青馬工程;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4-0199-0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發展事業,反復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作為重點項目之一,強調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著力培養一批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著眼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高校深入實施青馬工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武漢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湖北省省屬重點大學,特別是在鋼鐵冶金領域具有突出的學科優勢,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近年來,學校按照“政治堅定、德才兼備、素質全面、堪當重任”的培養目標,通過深化校院兩級青馬工程培訓班、加強各級各類學生組織建設、實施大學生骨干實踐成才工程等方式,積極探索大學生骨干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本文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力圖對理工類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和思考。
一、武漢科技大學“青馬工程”項目建設思路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培養對象的選拔、培訓、考核、激勵等多個環節,怎樣根據理工類高校特色建立科學長效的培養模式是“青馬工程”的難點和重點問題。該校試著從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志愿服務、對外交流和課題研究等多環節共同推進,以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為指引,以幫助大學生骨干群體學習并掌握黨的最新成果為目標,促使他們更好地認識國情、了解社會,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解決難題的能力,增強自身貫徹黨的方針、路線的堅定性與自覺性,從而試著探索系統化、切實可行的、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工類高校“青馬工程”培養長效機制。
項目建設思路如下:一是堅持把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特殊要求相結合。既要尊重人才成長需要歷經長期過程的一般規律,科學設計培養內容和方式,系統規劃和推進各項工作;又要格外注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這一特殊要求,著重加強理想信念、信仰立場、理論素養等方面的培養。
二是堅持組織培養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共青團、理研會及其他學聯組織的作用,根據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要求以及大學生骨干的實際需求,有計劃、系統地開展培養工作;又要充分調動培養對象的內在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開展日常學習,加強自我教育。
三是堅持理論學習與能力提升相結合。既要通過開展理論學習等有效方式,對培養對象進行馬恩經典名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培訓,傳授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理論框架和基本方法;又要采取專業化的培養方式提高培養對象的學習研究、組織協調等社會化能力。
四是堅持把組織社會實踐與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引導相結合。既要把組織培養對象參加社會實踐作為引導他們了解社會、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又要找準他們普遍關心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對他們的思想困惑進行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分析和解答,幫助他們厘清思路、形成正確的結論。
五是堅持把培養選拔與日后的觀察、舉薦、使用相結合。既要在培養期內有計劃、分階段地引導和幫助培養對象逐步提高各方面素質;又要在培養期結束后實行跟蹤培養制度,通過推薦理論學習文章、定期分區域開展溝通交流活動、組織在網上研討重大問題、向有關方面舉薦等方式保持與他們的聯系和交流,為培養對象成長發展提供不間斷的或持續的支持和幫助。
二、武漢科技大學“青馬工程”實施情況
武漢科技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第一期“英才領航班”已正式啟動。通過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的理論培訓,希望能夠幫助大學生骨干深入系統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掌握思想武器,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養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和繼承發展者。該校“青馬工程”英才領航班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1.組織領導機制。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原則,形成黨委主辦,團委承辦,相關部門支持的工作機制。成立武漢科技大學“青馬工程”領導小組,校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學團工作的副書記任副組長,成員由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切實加強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的領導。“英才領航班”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校團委負責具體實施,二者依托各自優勢,通力合作。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負責學員的理論教育和培訓,校團委主要負責學員的選拔、日常管理及社會實踐工作。“英才領航班”培訓周期為兩年,從大一下學期到大三下學期。
2.學員選拔。“英才領航班”的學員從全校15個院系的2015級本科生中選拔,共招收50名。包括各級各類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理論學習骨干及在學術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成績突出的優秀學生[1]。選拔主要分為初選和復選,初選由各個院系負責具體實施。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由各院系對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思想狀況、學業情況及社會實踐情況進行綜合篩選,初選主要側重考查學生的整體素質。經過初選,各院系共推選出75名學生給校團委。復選由校團委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負責,復選的主要形式是面試,通過差額面試,從這75名學生中選拔出50名學生進入“英才領航班”。復試主要考查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及近期時政熱點的分析把握能力。通過復選的這50名學生都是2015級本科生中的精英,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信仰馬克思主義,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強烈的愛國心,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品學兼優,艱苦樸素,吃苦耐勞,有熱情,有擔當,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3.師資選拔與配備。馬克思主義學院對“英才領航班”高度重視,為每位學員配備了專門的理論導師,一位理論導師原則上只能帶一到兩名學員,保證理論指導的質量和效率。學校對理論導師的選拔有著嚴格的要求,其中硬性條件之一必須是中共黨員。擔任理論導師的都是來自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他們都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碩導及青年才俊,這就保證了一個水平高、立場堅定、理論水平深厚的導師團隊來負責理論培訓工作。
4.學員入學教育。對學員進行“信仰與使命”的入學教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者、忠實的踐行者和繼承發展者。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2]。每一代人都會面臨新的情況和問題,承擔不一樣的使命與責任。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多次殷切寄語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擔負起歷史重任[3]。入學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導學員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成為新時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立志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下,勇擔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
5.培養方式。采用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突出實踐鍛煉,強化理論武裝,著力品德養成。學員的理論培訓工作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理論培訓的主要內容有《馬列經典著作選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及時政熱點解析,同時不定期邀請有關領導和經驗豐富、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為培訓班開授學術專題講座。通過導師講授、專家講座及學員分組討論等形式,著力使學員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打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使學員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到真學、真信、真懂、真用,成為一名真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鄧小平一向關心重視青年的教育和培養,鼓勵青年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于實踐、勇于探索,要走學習、實踐到第一線的成長道路。要提高培訓的效果和質量,就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格、提升能力素質、培養優良作風、磨煉意志品質為目標來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加強對大學生骨干的鍛煉和培養。“英才領航班”學員在校團委及理論導師的指導下,在課余時間及寒暑假廣泛深入地進行社會實踐。積極鼓勵學員參加《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社會實踐比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的老師按照統一制定的社會實踐教學大綱安排督促指導每一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以學生自愿組合為原則,8人左右為一組,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整個環節包括選定調查報告題目、撰寫調查提綱、設計調查問卷、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進行走訪和問卷發放、整理問卷、分析調查數據,結合所學知識和調研情況完成一篇調查報告。為了激勵學生高質量地完成社會實踐,把高質量的調研成果精彩呈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組織全校《毛概》課程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評比。學員還積極參加校團委主辦、理研會承辦的事實案例分析大賽,通過比賽拓寬了大學生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社會和現實;提升了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引導大學生貼近社會、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加強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學以致用,進一步豐富和繁榮學校文化,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017年暑假,學員參加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分赴襄陽市保康縣、仙桃市工業園區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現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度”及“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改革”的調研。通過這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員真正走進基層、走近群眾,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知行結合,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三、武漢科技大學“青馬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剖析
1.經費保障需要進一步落實。“青馬工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中指出各級團組織應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和挖掘社會資源,為工程實施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青馬工程經費保障仍不足,這嚴重阻礙了培養項目的推動落實。培訓教材的購買與編寫,理論導師的培訓補貼,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及社會實踐活動的舉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及學校給予充分的經費保障。
2.組織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在實施過程中發現“英才領航班”的組織制度仍不完善。青馬工程的實施需要多個部門、各個方面給予協作和支持。由于部門方面之間溝通不暢,個別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導致培訓活力不足,培訓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各部門之間需要加強協調溝通,強化對實施青馬工程重要性的認識,同時還應該加強培訓制度建設,建立一整套系統完善的學員選拔考核制度、導師考評制度和學員日常管理制度等,充分發揮考評機制的激勵、鑒定、診斷和強化功能。
3.培訓的長期性和持續性有待檢驗。《“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指出,青馬工程的實施要做到階段性和長期性相結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英才領航班”學員經過兩年的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就可以結業,缺乏對學員的持續追蹤和跟進輔導。因此,在培養機制上,不僅要關注當下學員的培養,將培訓情況作為學員推優入黨、崗位鍛煉、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依據,還要對學員未來的發展狀況保持關注,繼續為學員的成長、發展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參加基層選調生、西部計劃等項目,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4.加強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通過召開“英才領航班”交流座談會及相關的走訪調研,發現個別學員對英才領航班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并不是很高,部分學生對青馬工程及“英才領航班”的了解也較少。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青馬工程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英才領航班”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通過學校網站、官方微博及校園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加強對學員選拔、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等活動的宣傳力度,增強學員對“英才領航班”認同感、歸屬感及榮譽感,擴大“英才領航班”的影響力。根據團中央的規定,青馬工程的重點培養對象主要是大學生骨干、共青團干部和青年知識分子[4]。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培養能力和名額的限制,只能對少部分對象進行培訓。然而青馬工程不應僅僅限于“英才領航班”的幾個學員,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種氛圍和風氣,能夠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因此需要積極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培訓班學員的整體素質,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讓經歷過青馬工程培訓的人真正的有所不同,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主動地來學習參與。最理想的效果應該是“青馬工程”培訓班名聲好,形象好,風氣好,能夠將正能量傳遞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四、武漢科技大學“青馬工程”探索啟示
深化實施高校青馬工程,對于共青團和學聯組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更好地擔當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從增強政治素養、提升思想境界、優化能力結構、錘煉作風品格等方面著手,培養一批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為民奉獻、敢于擔當,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鮮明的實踐品格、深厚的群眾根基、奮進的創新精神的大學生骨干[5]。
武漢科技大學在探索理工類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得出了一些積極的經驗和啟示。理工類高校培養的青馬學員多是來自理科和工科專業,學員的人文素養相對短缺。在對學員進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引導學員培養對人文學科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擴大自身的知識面,提高綜合素養。學有余力且對相關文科專業有濃厚興趣的學員,可以按照學籍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輔修相關學士學位。參加青馬培訓且順利結業的學員在輔修相關學士學位時,可以按照相關規定,抵消一些學分并獲取第二學位。這樣既可以提高大學生骨干參加青馬工程培訓的積極性,又有利于理工類高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要充分重視和加強青馬培訓班的班集體建設。根據條件成立班級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的領導帶頭作用,不斷提高培訓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帶動力。青馬學員要從被動型積極向主動型轉變。青馬學員在接受理論培訓及實踐鍛煉的同時,要主動行動,有所作為。首先,學員之間要積極主動地加強溝通和互動。由于學員來自各個不同院系專業,因此可以建立專用的QQ群、微信群等,方便日常信息及理論觀點、想法的溝通和交流。其次,青馬學員不僅要做理論的學習者,更要做理論的傳播者。學員要學會利用現代網絡傳播媒介,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在理論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做好理論宣講工作。
武漢科技大學作為一所理工背景的高校,“青馬工程”仍處于一個初步探索的階段,學校將繼續按照團中央和中共湖北省委關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相關要求,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實踐鍛煉,引導大學生骨干堅定信仰、恪守信念、保持信心,做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堅定“四個自信”[6]。力爭在系統規劃、制度建設、分類培養等方面探索出更多的新鮮經驗。
參考文獻:
[1]林博峰.談“青馬工程”實施背景下的大學生骨干培養工作[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46-
148.
[2]王藝.財經類院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戰略勝任力模型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5(2):12-15.
[3]周如東.習近平“五四”講話:馬克思主義青年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4(4):17-19.
[4]王斌艷.“青馬工程”與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銜接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47-48.
[5]王雯姝,鄧暉.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特質及培養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7):24-26.
[6]倪邦文.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傳播的目標與層次[J].北京教育(高教),2014(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