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彬
摘 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引導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借助有價值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有價值的收獲。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情境是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在初中生物這樣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境教學;創設方法;問題情境
縱觀傳統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一些教師在升學壓力下,為了將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內容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呈現在學生面前,常常采取知識灌輸的方式。在大量抽象知識的堆積下,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逐漸喪失,無法在知識的被動接受過程中獲得有價值的內容。針對這一情況,我立足新課改的要求,借助情境創設的方式來豐富教學活動,利用生動直觀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生物探究興趣。下面,我主要談一談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一、借助生活內容創設問題情境
眾所周知,生物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將日常所積累的生物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和生產之中,借此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在組織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結合教學所需,從生活中搜集大量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并借此來創設問題情境。一方面利用生活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利用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在組織“流動的組織——血液”這一內容的時候,會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本地區最近發生的一場車禍情境,學生在觀察畫面的時候,會發現在病人被運往醫院的途中會對其采取緊急輸血的方式。在這一情境的引導下,不少學生都會聯系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生命危險,醫院都會采取輸血方式。由此聯想到:為什么要馬上對傷員止血?倘若不采取緊急輸血的方式,會發生什么問題呢?在采取緊急輸血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給傷員輸血呢……如此,在生活情境的引導下,學生會自主地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激發他們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學生還可以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驅使下,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降低生物知識的學習難度。
二、借助實驗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組織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意識到實驗的重要性。實驗的引入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學生在直觀的實驗演示過程中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由此,在組織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常常會借助實驗的方式來為學生呈現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來觀察實驗,在實驗觀察中解決問題。
我在組織“血液的組成成分”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會直接在課堂上開展將動物的血液放到離心機中進行離心實驗,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會發現,血液的顏色逐漸變成了有著明顯差異的三層。根據實驗現象,我會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血液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呢?血液的紅色部分是什么細胞呢?中間的白色部分又是什么細胞呢?淡黃色部分的主要成分又是什么呢?如此,在直觀的實驗現象的引導下,學生自然會對我所提出的問題產生共鳴,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三、借助矛盾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根據近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是其不斷地調節自己內部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的思考與認知調節都是在已知與未知或者已知與認知矛盾的情境中發生的。所以,在組織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皮亞杰的這一理論,借助矛盾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借助矛盾的事物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還可以在矛盾中尋求到“真理”,為學生從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的轉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在組織有關“人體體細胞的染色體”這一教學內容之后,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了“人的體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它們是成對存在的”。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我會借助矛盾材料來創設問題,借助已知矛盾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有一對夫婦想要生育小孩,請問他們的小孩的體細胞中會有多少對染色體呢?如果我們只是對這對父母體細胞中的染色體進行簡單的相加,那么,此時他們的小孩的體細胞中會有多少對染色體呢?如果我們在計算小孩的體細胞中有多少對染色體的時候,只是對父母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進行簡單的相加,那么,現在的這個小孩還是一個人嗎?”如此,在問題的呈現下,學生的已有認知會受到沖擊,在問題的沖擊下,他們會不斷地思考、判斷人的體細胞中到底有多少對染色體。在一個個問題解決之后,學生自然會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與識記。
四、借助層次性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就是說,在組織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將分層教學理論落到實處。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物學習情況對其劃分層次,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根據學生的層次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如此,學生在現有的知識能力范圍內可以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解決問題,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重塑生物學習的自信心。
仍以“人體體細胞的染色體”這一內容為例,以上所提出的三個問題,第一個較為簡單,可以直接由生物學困生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可以由生物中等生來回答,而第三個問題則由學優生來回答。
總之,教師在組織初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轉變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方式,采取情境創設方式來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超.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創建有效情境[J].文理導航(中旬),2017(12):90.
[2]吳永興.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高中生物有效問題情境創設例談[J].中學理科園地,2017,13(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