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黎敏 張春明
摘 要:科技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成為當今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要培養和造就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將來能引領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就必須建立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和人才觀。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精神是創新教育人才培養的改革重點。
關鍵詞:高素質;創新精神;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184-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需要高等教育培養和輸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1]。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以“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教學理念為主導,將因材施教與強化培養相結合,對會計本科生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會計學院加強學科建設,實行專業導師指導,結合課內理論課外實踐的培養模式,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實踐和交流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科研實踐能力。通過這項教學實踐,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畢業生,而且對全校的本科教育改革起到了積極有力的推動和示范作用。
一、創造與時俱進的實踐歷程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要目的是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強化質量立校意識,推動高等教育從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向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道路[2]。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力資源的供給側,其發展水平和質量決定人才的創新創造能力,決定著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決定我們站在怎樣的制高點上[3]。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科技人才,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對在校本科生的培養模式進行了調整,重視理論教學研究的同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思路,學院各個專業均有實踐教學環節,從而加強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
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就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畢業生創新創業能力。我院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將理論型會計人才轉型為應用型會計人才。近些年,高校會計人才的轉型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調整不合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相脫節;會計專業實踐內容比較單一等。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指導下的理論型向專業應用型轉型是實現本科生創新創業人才戰略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要想真正實現應用型轉型,就要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4]。整個教學過程需要一套完整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為了向企事業單位輸送合格的畢業生,就要建設校企、校政間實踐平臺。要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轉型,就要順應創新教育理念的改革,使學生在已經掌握的理論框架和初步形成的創新意識下,深入企事業單位從事實務類工作的實訓項目。
二、培養創新人才體系結構的組成
創新型人才培養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高校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密切協調和有機結合。哈爾濱商業大學充分發揮本校的學科優勢和特色,通過在課程設計、師資隊伍、校園文化環境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已經初步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一)構建“125”式培養模式框架
哈商大會計學院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基本原則,注重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專業素質的培養。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做到“125”,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五條途徑?!耙粋€中心”即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學習、實踐、科研、創新能力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把握住教師和學生,“五條途徑”即抓好入學教育和畢業教育,實行學生學習激勵機制(各種獎學金)、教師獎勵機制和學生科研獎勵機制。無論是“理財”“ERP”沙盤“點鈔”等專業競賽,還是學院運動會、迎新晚會和舞蹈大賽等大型校園活動,都已經成為學院品牌活動。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哈商大會計學院本科教學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有重大提升,為社會培養并輸送了一批優秀的高層次研究與創新人才。
(二)加強本科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實現本科教學與科研教學共同發展
高等學校的知名教授能夠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有效的教學經驗融入教學內容當中。具有科研成果和豐富經驗的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結構的建立和創新意識的形成。為了保證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加強以教授為核心、以優秀教師為骨干的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采用激勵和獎勵相結合政策,鼓勵博士生導師、知名教授為本科生授課。
會計學院目前擁有由高層次教師(其中教授和副教授37人,占66.66%;博士及在讀博士教師16人,占26.23%;碩士學位以上教師57人,占93.44%)組成的,結構合理、業務技能與科研能力強、教學質量高、精力充沛、相對穩定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師資隊伍;促使教學與科研融為一個整體,學院采取多項教改激勵政策,鼓勵大批教授承擔創新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研究。
(三)注重本科生科研訓練,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通過實踐活動和科學研究的參與,使學生能夠體會基礎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過程,學生通過在企事業單位的實踐活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也能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創新的意識。
1.實行課程學分與創新學分結合制,激勵學生開展科研及創新實踐。針對學生大學期間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發明創造、各類學術競賽獲獎、一定等級的社會實踐以及經過學校專家鑒定的學生優秀科研成果,通過一定的方式和程序認定為創新學分作為選修課程學分。在研究生推薦免試過程中,哈商大會計學院以學生前三年的學習成績和學術與競賽加分兩部分來衡量學業考評總成績。這些政策的實施,對學生大學期間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激勵作用。
2.鼓勵學生在校期間進行課題研究,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哈商大會計學院實施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了比較完善的科研獎勵辦法,并為學生進行科研訓練和創新活動搭建了良好平臺。會計學院學生成立了科技創新委員會,以“科研能力培訓,創新思維培養”為宗旨,科技創新為基本要求,努力打造一個具有濃厚科學創新的學習平臺??萍紕撔挛瘑T會的職責是針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創新、研究。在科創組織里,老師支持學生開展自擬題目或參與老師科研的項目研究,同學們可以自由探索和嘗試,培養了在校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并建立一個良好的機制,組織形式多樣的有關科技創新的活動,每年國家、省以及學院都會組織“挑戰杯”“互聯網+”“電子商務競賽”等競賽活動,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參與科研項目,開展科學研究,不僅可以學到如何做科學研究的方法,而且還可培養科學、嚴謹、求實、不畏艱難的科學精神。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可使本科生與研究生階段的培養順利銜接起來,能讓學生迅速掌握學科前沿知識。
(四)積極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營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同文化氛圍緊密連接的。濃厚的學術氛圍,不但能使學生接受更廣闊、更前沿的科技信息,而且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為此,哈爾濱商業大學始終把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哈商大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學校作學術報告、學術交流,強化了創新人才的素質培養;并不定期開展學術節系列學術活動,目前為止,哈商大已經舉辦了十一屆學術節系列學術活動,其中會計學院定期承辦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學生年會,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和喜愛。不斷引導學生開展很多學術沙龍、科研小組和協會等學術社團活動,使不同專業學生可以在一起學習和探討有關學科的前沿學術課題。
(五)積極推進本科生實習基地建設,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
實習基地的建設是我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對畢業生與工作崗位之間的銜接、產學研合作雙贏、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都具有推動作用。哈商大會計學院建立了校友錄,密切聯系企業家校友,建立了一批大學生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將已經簽署的實習基地進一步深化,爭取實際運行的實習基地能夠滿足會計學本科生實訓需要。拓寬校企合作,校企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最終實現企業在學校設立全真實驗室;積極探索實習實訓基地新的合作模式和范圍,多渠道多形式地發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努力形成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訂單式人才培養等多種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加強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新創業教育,輔導學生編寫完成創新創業計劃書,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術競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我院鞏固現有的就業基地,積極拓展新的就業渠道。初步建立起較為系統的分年級生涯發展指導體系,有效地開展普遍指導,分類指導和個性化指導。堅持在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上有所創新,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在更高層面上發展學生的個人潛能,為在校本科生實習,就業、創業搭建平臺。
(六)大力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開闊創新人才培養途徑
通過拓展與國際著名學府的學術交流和聯合辦學的渠道,推進國際化進程,是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創建國際一流大學的必由之路。
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著名大學合作,經審批機關批準設立了ACCA、CGA和CPA等國際合作專業,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教學理念及管理模式,力爭培養出具備高素質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中外合作專業教學成果突出,國際化特色鮮明,會計學院也是ACCA、CGA在黑龍江省的唯一考試基地,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通過國際學府聯合辦學,不僅帶動了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課程結構組成、教育教學方式和教學管理等改革,而且也形成了以點帶面、校院互動、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大大地促進了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
三、結語
創新人才的發現、培養和使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院通過在課程設計、師資隊伍、校園文化環境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堅持會計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特征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將知識復合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對創新人才的本科培養進行不斷探索和實踐是高等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成長規律。鼓勵創新的寬松環境,盡快形成使創新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機制,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瞿振元.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實現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3(2).
[3]劉延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努力奮斗[J].科協論壇,2017(3).
[4]潘云鶴,路甬祥,韓禎祥,呂維雪,吳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