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加強學生對文化的理解以及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策略探究
現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種專業知識的教書匠式的教師,而需要既有專業知識,又有教育理論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師。現在對于英語教育要求的提高,勢必要求初中英語教師自身的素質要提高。
提高初中英語教師自身素質,提升人文教育能力。教師的職責在于教學,英語老師水平的高低,不僅僅在于對英語詞匯量的掌握和對語音語法的精通,更在于對課堂教學方法的掌握上。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特別側重于培養說和寫的能力,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組織能力,生動準確的語言,才能保證英語課堂教學有趣不呆板。這需要英語教師長期實踐,不斷學習。
備課是每個老師必不可少的事情,而一節成功的課更離不開教師對課本的細心研讀。教師必須多次通讀課本,理解各個章節單元設置的連續性。我們牛津英語教材,每冊書8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內容。但每個單元主題環環相扣。例如,我們9上八個單元的內容中有認識你自己、顏色、青少年問題、成長、藝術世界、電視節目、電影。這些主題都是和中學生息息相關的話題。第一單元,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個性適合什么樣的職業。第二單元緊接著就描述了顏色,顏色對心情的影響,顏色在生活中的作用。第三單元是青少年問題,說明學生有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等等。其實這些都貼近生活,也是學生比較關心的話題。教師心里應該明白這一學期的教學話題。而這冊書的語法單元也是一個系統。從復合句到賓語從句、時間狀語從句、原因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讓步狀語從句、限制性與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都是一系列的從句。教師可以系統地列出語法的一系列從句,讓學生進行理解、對比以及學習。備每一堂課的時候,用心研究課文中的細節,體會文中作者的意圖,只有這樣才能夠抓住課本的中心內容,對文章體會更深,有自己對于課本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設計好一步步的教學流程,上課使自己的教學目的一步步變為現實。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把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轉變為學習英語的動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備好課、備精課,可以幫助學生在分析教材的文化背景中擴大國際視野。要學好語言,必須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學好英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而且要認識到用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更要認識到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的思想、習慣和行為。只有理解了語言現象背后的文化內涵,才能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有利于培養國際意識。
口語,是每個學生必備的交流工具。教師應要求學生對口語有基本認知,要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因為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所以我們不僅僅應該有筆頭上的“行水流云”,還要能用口語表達出來,甚至可以出口成章。口語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學生的語音語調。首先,教師必須嚴格規范自己的語音語調,并在學生練習口語的過程中指導他們正確發音,打好基礎。要求每天堅持聽磁帶,感受最純正的語音語調,并且跟著磁帶朗讀,模仿磁帶的語音語調,增強學生的語感。在練習口語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區分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不同之處,為學生講解英語國家口語文化,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水平。英語國家文化學習在英語口語學習中同樣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文化意識應該貫穿在整個英語口語的學習中,在加強禮儀、交際、知識等各方面文化的學習中,增強學生語言文化意識,培養語用能力,避免語用失誤和各種沖突。
堅持閱讀,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開闊學生的視野。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影響巨大的。書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教師通過多閱讀,可以從書中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汲取知識,開闊教學的思路。有時在拓展課文內容的時候,就有更多的素材可用,與學生分享其中的知識與信息。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多閱讀一些英語專業的書籍,提升專業水平。
在核心素養體系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教學演示方式。因為多媒體信息量豐富,有圖、有聲音,還有動畫和影視,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保證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呈現更多的信息,加大課堂容量。多媒體展示的方式非常便捷,針對重點、難點,學生可以在反復練習中理解課堂上所學知識。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教師要重視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堅持學生主體學習地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方面,教師要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積極探索、勇敢嘗試,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培養出更高素質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譚元.淺談以語言運用為核心的英語教學實踐[J].新課程(上旬),2014(8).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