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作為小學語文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不但是檢驗學生對語文學科各項基礎知識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的一項重要標桿,在這過程中更能夠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創造性思維習慣,而習作的教學方法和形式是多樣化的,習作批改教學作為這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更要求教師在科學合理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幫助學生,在寫作的能力和技巧上都能有所提升。本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給出一些習作批改教學策略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批改;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小學作為學生系統學習和接觸語文的初級階段,由于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還是停留在語文字詞的學習以及適當閱讀能力的訓練,并且在小學生經歷和閱歷有限的情況下,習作就成了其語文學習中最大的障礙。要想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教師更應當在準確而細致地了解每個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前提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習作教學,而在這過程中,習作批改就成了教師應當關注和教學的重點。筆者根據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習作批改存在的系列問題,給出以下改進建議:
二、 習作批改要求應當適度寬松,切忌過于嚴格和苛刻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以往小學對于作文的教學被稱為“寫作”已改為“習作”,這就可以體現出國家和社會對于小學語文習作的培養目標有所改變,不再要求機械式的、以寫作技巧和能力訓練為根本方向,而代之為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手實踐能力為導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也應當順應這一改革潮流,在習作批改中不應對學生的寫作專業水準或是技巧方法的運用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而應當遵循適度寬松的原則。
例如在以主題為“我敬佩的一個人”習作中,有位學生的寫作內容為:在我心里,我最敬佩的一個人當然就是我們的園丁——老師。她的身高我們都不知道,年齡也是,臉有一點胖,眼睛小小的,鼻子高高的,還有能說會道的嘴巴,耳朵長得不得了,她微笑地可愛,生氣地嚴肅......就這一段對老師外貌的描述而言,雖然存在一些表達不當、新穎性有所欠缺以語句編排地不夠通順等問題,但是就整體內容和細節描述而言是十分到位的,尤其是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可以發現學生是根據自己細致的觀察和體會而做到有感而發的。因此,教師在批改過程中應當突出學生在這篇文章中的各項優點,如學生將老師比作園丁應當予以“比喻到位和貼切”的評語等,另外,評分可以在80分以上,以表達對學生的認可和表揚;而就不足之處,教師應當以委婉和鼓勵的語句加以說明和修訂,如文中出現的“還有能說會道的嘴巴”,教師可以以疑問的方式“能說會道是老師的外貌體現嗎?”進行點評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這種適度寬松的習作批改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寫作的熱情和信心,使其在自我反思中得到進步。
三、 習作個體評價應當尊重差異,切忌過于千篇一律
學生無論是在人生經歷和生活體驗上還是在學習基礎和學習特質上都存在差異,而在寫作的主觀性的創造性特質下更展現出了學生們獨具個人特色的表達和風采,教師在習作批改中不應該過于關注所謂的“標準”或是直接以應試教育體制下所謂的“標準答案”為準則,對所有學生的作品都進行千篇一律的批改,而應該在了解和尊重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做出寫作水平的不同標準定位和批改意見。
例如在以主題為“令我感動的一件事”習作中,學生無論是在故事描述的內容還是語言的表達上都表現出了很大的不同,有的學生把同學們之間的互幫互助作為感動的來源;有的學生又將家庭生活中父母對自己愛的關懷和表達作為感動素材的來源;又有些學生將“城市情感掠影”作為此次主題作文中的重點等等;另外,有些學生由于語言基礎較弱,無論是在文字使用的貼切上還是事件邏輯性的描述上都有所欠缺,而有的學生在良好語文功底的基礎上可以明顯地看出其作品的行云流水;最后,由于生活經歷的不同和情感體會的敏感性差異,也可以看出有些學生的主題表達和見解具有新穎性和獨到性,而有些學生的作品就顯得較為平常和普通了。所有的這些差異都應當被教師接受和肯定,尤其是要根據每一篇作文進行不同的批改和點評,不應該將自己的主觀偏見過多地融入習作批改中,對于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與表達應當予以理解和贊揚,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每一位學生習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其人文素養的提升和想象力、創造力的培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四、 批改內容應當關注學生的抒情表達,切忌情感空洞
受應試教育體制的束縛,許多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在習作批改教學中總是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寫作結構以及文題相應等符合評分標準的內容,而忽視了作文的精髓——情感表達內容,真正“有血有肉”的文章應當既是在選材上無可挑剔,又是在情感表達上直抵人心的,寫作薄弱的基礎理論知識尚可以通過將來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更頻繁的練習加以修正和彌補,但是情感表達的內容還需要教師在鼓勵和引導式的教學加以培育,基于此,教師在習作批改中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
例如在以“對一個礦泉水瓶寫一段抒情文字”為主題的習作練習中,有一位學生的文章內容如下:“咚”,一個礦泉水瓶被一個行人隨意地丟在路旁,礦泉水瓶身上沾滿了污水,因為是雨天,這個礦泉水瓶不斷地經歷著被弄臟和被雨水刷凈的過程,它在那里待了一夜,這是它從問世以來最難熬的一夜,夜向它展示著這個城市中最陰暗的一面,直到它被一個老婦人撿起,瓶子被老婦人帶回了家。它被裝進一個蛇皮袋的時候聽見了老婦人的聲音:伢子乖,媽明天就把瓶子賣了,給伢子買熱乎乎的大饅頭,聽到老婦人的這句話,這個礦泉水瓶知道了它的作用不僅是容器。教師應當以優秀范文的形式給予批改,對學生在這過程中運用的各種寫作手法以及情感表達予以充分的贊揚和肯定。
五、 結語
總而言之,習作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應當在教學的各個方面予以重視和進行針對式的教學,尤其是對于習作批改的環節來說,教師更應當在順應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發展的潮流,既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糾正又要在豐富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真正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吳妹.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習作批改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31):52.
[2]盧波.基于師生互動的小學高年級習作批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3]葉建穗.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習作批改的思考[J].學周刊,2015(04):165.
作者簡介:
蔡玲玲,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新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