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如今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進行反思,有些教學運用了“乒乓球式”的你問我答教學,教師在課堂中,運用頻繁的教師問,學生回答的方式來代替以往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有的教師的教學計劃性不足,教到哪,算到哪,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往往期末了都沒能把知識教授完。如今,我國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還在缺失。本文將針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探索有效性的缺失和淺述如何構(gòu)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有效性缺失;課堂教學
一、 問題與思考
如今,人們對教學的過程越來越重視,并且也越來越重視教師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們應該怎么樣在課堂上教學,使得教學過程可以更加的輕松,學生能夠更高效的學習,這值得每位教師深思。在我國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有效性的缺失,課堂實用時間少、教學密度小、教學質(zhì)量差以及教學理念的不合理等問題使得教學變得不再高效。
二、 現(xiàn)象透視與應對策略
現(xiàn)象1:問答式課堂使學生失去思考空間
課堂教學以師生一問一答或邊講邊問為主的形式展開。所提問題的類型以啟發(fā)型問題居多。提問后給學生留的思考時間較短,因此大部分都集中在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中,很少的學生能夠自發(fā)的舉手參與。然而教師為了可以完成教學任務(wù)以及提高教學效率,如果出現(xiàn)了提問在一秒以后無學生舉手,就會將問題進行細化,這樣學生就會沒有了思考的空間,同時回答問題主要還是以集體回答居多。
[應對策略]加強師生互動,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和人的交往都應該是互動的,不應該是獨立存在的。總的來說,在實際的教學互動中,學生和教師的關(guān)系應該是互動、共享以及包容。
現(xiàn)象2:填鴨式課堂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小學的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的能力不高,對于知識的學習大多要求課堂上的學習,但是在40分鐘的課堂學習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qū)Ω蓾膬?nèi)容理解完全。以數(shù)學概念的學習為例子,目前,大多教師都是對概念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填鴨式地傳遞給學生,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大約只有1/6的學生能夠有著較深的理解,而1/2的學生能夠初步理解,但也有1/3的學生不能夠理解其概念的意義,這樣也就造成了課堂時間對于這1/3的學生是沒有意義的。
[應對策略]在當今新時代的教育方式中,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于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求知以及對學習的渴望,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如今采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能夠在學習中教會學生怎么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問題,并且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成功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舉例來說,在教育“雞兔同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來形象的表示,使得理論知識具有畫面感、真實感。在采用多媒體的教學中,可以通過軟件任意更改雞和兔子的頭數(shù),讓學生數(shù)數(shù)雞和兔子的數(shù)量,從而使得學生易于得出雞和兔子的數(shù)量,另外,因為多媒體不僅形象而且富有趣味性,所以學生更加喜歡。通過多媒體可以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強度,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目的。
現(xiàn)象3:程序化課堂使學生缺失探索精神
通過漫長的教學歷程,在小學的教學中,教師將教學程序化了,如何教,該教什么都固定化了,從而忽視了兒童的興趣以及天真爛漫。在小學課堂的教學中,主要是采用固定程序的方式,呆板、單調(diào),缺乏靈活性,更有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內(nèi)容,忽視了學生對于知識是否理解、是否已經(jīng)鞏固,就進行新知識的教學,使得學生在尚未掌握舊知識的情況下影響了后面的學習。這種程序化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從而對學生的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
[應對策略]在小學教師的備課中,教師應該充分地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各種情況,怎么樣更好地和學生互動,更好地設(shè)計各種問題情景,從而打造一個在課堂中教學和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參與其中”的模式,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進而使得學生可以仔細的思考、動手實踐,實現(xiàn)“一石激起千層浪”。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突破固有的模式。舉例來說,在課堂上講解“雞兔同籠”時,可以從簡述《孫子算經(jīng)》中和雞兔同籠的故事開始,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聽故事的同時腦海中產(chǎn)生“雞兔同籠”的畫面感,從而想進一步的了解,此時教師在提出課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課堂講解時,運用故事的方式來帶領(lǐng)學生進入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故事情境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從而打造一個和諧的教與學的關(guān)系,進而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三、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過程中,雖然仍然存在著有效性的缺失,但是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充分地應用教學情境。俗語有云:“方法是死的,教學是活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應用諸多方式來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只有教師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應用才能切實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邢素華.小學英語素質(zhì)教育教學模式探索[J].快樂閱讀,2016.
[2]段素芳.情感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毛建銘,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德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