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基礎教育獲得的果實頗豐,可是從整體上來看水平還有待提高。為貫徹落實我國的課程改革策略,教育部門大力推行基礎教育改革,創(chuàng)建全新的基礎教育體系。課改需要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而若想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教師就一定要對課堂教學給予一定的改良,創(chuàng)建高效和創(chuàng)新型的課堂,以便學生能夠發(fā)展得更好。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一、 分析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研究背景
高效課堂主要指的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通過較高的質量來關注學習任務,進而獲得較為滿意的教學成果。在高中時期,高效課堂屬于一種必備的教育理念,雖其沒有突出的一個衡量指標,但卻尤其關注教學活動中兩邊關系的改進,也就是教師的講解要具有高效化,學生的學習要具有高效化。就高中時期的歷史學科來說,里面含有很多年代、任務和事件等內容,需要記憶的地方有很多,假如我們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高效課堂,那么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尤其是在注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今天,高效課堂所起到的作用更能被全面地發(fā)揮出來。
二、 培養(yǎng)高中歷史高效課堂與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策略
(一) 新課導入跟高效課堂
成功的歷史課與巧妙導入息息相關,導入是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啟新課程的“金鑰匙”。成功的課堂導入不但能夠迅速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調整到課堂上,而且還會發(fā)揮先聲奪人的作用,為課堂的開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進而幫助課堂教學發(fā)揮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知道對學生來講,興趣是他們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最好的老師。在展開課堂導入的時候,我們可以是通過一小段故事,也可以是通過一個笑話等進行導入。其實高中的歷史是一項趣味十足的學科,簡單來講,歷史就是由許許多多個歷史故事所構成的。在學習新課程以前,教師可以將一些人物的故事作為引子,當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關注以后,再恰當導入新課,這對于構建高效課堂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二) 通過史實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高中的歷史學科中,關于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反抗斗爭這部分的內容,不僅僅是考試當中的必考點,更重要的是身為一名中華兒女,這是需要我們時刻銘記的恥辱。抗日戰(zhàn)爭屬近百年來我國人民第一次獲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民族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不僅捍衛(wèi)了我國的領土完整,幫助我們逃脫被奴役的命運,更重要的是也為全世界人民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學習該段歷史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史實來向學生描述帝國主義的野心、我國人民不屈不撓進行斗爭的精神;同時還要告訴學生勿忘國恥,讓學生意識到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明白他們身上肩負的重任,并意識到只有現在好好學習,以后才會為國家做貢獻,奉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把我國發(fā)展得更加強大更加輝煌。
(三) 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讓學生認真學習我國的歷史知識不僅是幫助他們提高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歷史素養(yǎng),做到博古通今。最近這些年的歷史考題正在不斷增多,涉及的范圍也變得愈來愈廣,考查的知識也是變得越來越靈活。所以,要想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教師一定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等。當教師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要深刻跟歷史學科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相結合,我們將歷史課程標準作為前提,教師要掌握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以及其中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要知道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們徐徐善誘,不斷深入的一個過程。同時教師還要做到時刻查看教學目標是否有效,查看其是不是跟教材內容相符合,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學生學習有利。然而上面提到的這些所有需要實行的前提,就是教師本身首先要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歷史素養(yǎng)。實際上,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就是在為我國的今后發(fā)展提供人才。通過學習歷史,學會古為今用,使學生的愛國情懷得到充分培養(yǎng),這是每名歷史教師都應該肩負的義務和責任。
(四) 開展歷史文化教育
在高中生展開史料實證的過程中,文化氛圍的支持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對歷史文化教育的開展給予一定的重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分析歷史,幫助學生在跟過去文化相碰撞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的能力,將人文精神轉化成歷史研究能力。而為了獲得這種效果,教師還應該在實踐教學中,連續(xù)不斷地提供跟歷史文化有關聯(lián)的一些內容,豐富教學課堂。例如,在學習跟物質生活與習俗變遷有關的內容時,教師不僅能夠要求學生通過之前采訪的身邊那些經驗豐富老人這種方式來對新中國物質生活不同時代的變遷有所了解,而且還可以通過一些影視作品來觀看和分析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改變。換句話說,通過這些文化上的充實,能夠幫助在課堂上產生對學生時空觀念和歷史情感等這些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有利的因素。此外,教師還要逐步擴展和豐富自我能力,方便教師在跟學生圍繞歷史文化知識展開溝通交流的時候,能夠做到“游刃有余”,親身教學,鼓舞學生展開這方面的探究工作。
三、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高中時期的歷史教師肩上所承擔的責任是無比巨大的,他們要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以及被列強侵入的那段屈辱歷史,都一一不落地向學生進行傳授,而且教師還要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興趣,幫助學生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的同時,相應地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學實際上也屬于一門藝術,每個人接受教學的方式不同,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由于時代的變遷跟發(fā)展,教育開始面臨著一輪又一輪的改革,相應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改進。教師要盡可能地借助最恰當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不斷適應新課改提出的各種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而創(chuàng)建更加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欽果.淺談高中歷史高效課堂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8(03):3-4.
[2]林愛嬌.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建構高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研究——以史料與實證能力建構為例[J].高考,2017(36):38-39.
作者簡介:
杜萬忠,甘肅省武威市,甘肅古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