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標的要求,本文基于新課改的要求試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探討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對高中生物教學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及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
一、 導語
教育事業發展到今天,社會各界對課堂教學的要求在不斷變化。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在課程引導的方式上必須拆除阻隔學校與社會、課程與生活之間融會貫通的藩籬。使學生感到,學習不是生活的額外負擔,而是生活的需要,從而改變之前“被迫接受學習”的這樣一種態度,也就是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二、 生活化教學策略
如果要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實現生活化教學,教師就必須在備課過程中能利用生活中普遍的現象、常見的實例以及實地調查的數據等資源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自然地將教學與生活實例相結合,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讓學生在其感興趣的環境中,能夠結合生活經驗積極主動去發現、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感受生活并發展他們的實踐與創新能力。而要想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從教學的各個方面。下面就課堂教學生活化分為以下4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 教學目標生活化
教學目標是特定的教學任務中期望學生達到的行為標準及表現,是學生在結束學習任務之后要達到的有實際意義的結果。而在生物課堂上如果要實施教學生活化,實際上就是要學生能夠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或者聯系生活經驗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因此,在進行一堂課的教學之前,教師就必須明確這節課究竟想要學生掌握一些什么樣的內容,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內容,整個過程應該如何開展,這就是設立教學目標的意義所在。為了體現生活化的教學,教學目標也必須體現出教學生活化的特點。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過激素的調節》這節教學為例,教學目標如下:
知道動物各激素的生理作用,并能用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如:患大脖子病的原因);
能夠描述動物和人體的激素調節;
探討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通過實驗探究的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態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享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
可以看出,相對于傳統教學過程中要求純粹的掌握知識,這樣的一個教學目標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這種教學生活化目標的設置,就可以使得教學目標的實施不再是一個乏味的過程,更容易使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科學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成長。
(二) 教學內容生活化
生物學科本身就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當中很多實際的例子都可以用生物學的知識去解釋,而生物課上的知識又可以反過來服務于生活。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學生應該盡可能地將課堂知識聯系起來,讓教學服務于生活,讓生活來豐富課堂。
比如:在講《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時》,講到動物的行為信息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生態系統當中的信息傳遞可以發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我選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動物之間有送水草、送食物這樣的一種行為?雖然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但是卻與生活緊密聯系,枯燥乏味的講述學生的興趣必然降低,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有的學生如果聯想到人類的求偶行為時,可能就很好理解動物的這些行為。因為人會有類似的求偶行為,如通過送房子、送車、送鉆戒的形式來追女朋友,所以動物跟人的行為是相似的,只不過動物更單純。除此之外,理解了知識點的同時,學生上課的氛圍也得到了改變。
(三) 教學形式生活化
傳統的教學形式,古板單一。在這樣單一的環境中,學生往往容易對課堂失去興趣,如果適當改變一下教學形式,可能會事半功倍。為了規范課堂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 收集課本上以及圖片、網上的動漫、時下流行的表情包以及flash、視頻,這些素材在課堂運用得當的話不僅可以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的效果,而且有時可以將繁瑣的文字簡單化,加深學生的理解;2. 組織學生參與戶外教學、辯論式教學以及實踐教學。比如在講“調查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這個實驗時,學生對于土壤動物的采集方法、調查方法很難區分,容易混為一談,為了增強學生的辨識度,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教學并進行實驗,通過自己動手,學生對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差異就了然于心了。相對于平常的教學模式,這樣的一種模式無異于起到了一種調劑的作用,好似給平靜的生活增添了一絲波浪。
(四) 情感態度提升生活化
課堂不僅是要教會學生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生活,學會做人,因此課堂上的情感引導至關重要。但是現實教學中,很多老師一味地追求知識點的落實,而忽略了對學生這一部分的培養。在社會生活當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這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待周圍的人、事的時候是否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在高中生物教材內容當中,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進行延伸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通過激素的調節》這一節,通過學習血糖調節模型,可以呼吁學生關注全球饑餓問題,節省糧食;《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這一節,通過學習地球現有的環境,引導學生注意保護環境;《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一節,通過了解能量多級運用的模型,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創新,增加經濟效益的同時為保護地球做貢獻。
三、 結語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成功實現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法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盡可能挖掘課堂中可以進行生活化的知識點,只要教師有心,都有條件去引導。同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也有很多種,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新課程標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劉廷英.生物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J].貴州教育,2004(4):43.
[3]李云芳.中師生物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鄒思燕,江西省高安市,江西省高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