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聞
摘 要: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審美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它不僅是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必備素質,也是教師進行自我提升的重要教學手段。提高初中語文的審美教育,是對語文課程進行充分學習的必要舉措,也是響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號召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初中語文;審美教育;必要性;方法
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大力貫徹審美教育,用祖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去感染學生,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獲得健康的審美情趣、崇高優美的感情、豐富的文化知識修養,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從而提高審美素質。
一、實施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審美教育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部分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判斷美、愛上美的能力教育,審美教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教育人,不同于通過說教與規范,利用抽象概念的推演來進行教育的方法,因此它具有形象的特點。蔡元培認為“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成,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在語文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審美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既是審美的組織者又是審美的參與者。教師的形象、聲音、行為、表情、肢體等既有助于教學審美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二者相得益彰。學生的情感一旦被激發,教師輸出的一切信息都將十分容易地被學生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當然就會得到美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與課文產生共鳴,并從中發現、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既獲得了有益的知識,又獲得了美的體驗和感受,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2.素質教育的施行為貫徹審美教育提供了條件
德國著名詩人、哲學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徑是先使他變為審美的人”。應試教育功利性的目的,遏制了審美沖動;教法上重理性分析,“單向灌輸”的教學形式置文學作品和語文教學的固有特性、規律于不顧,用抽象的概念代替培養美的感情,用推理代替想象,用純邏輯的枯燥乏味的分析或繁復零碎的訓練代替對作品的美的感悟,形成了僵化的教學模式。審美教育的缺失,打不動學生的心,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素質教育的推行能克服了應試教育的問題,培養了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適應了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規律。
3.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制定為貫徹審美教育提供了依據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并著重提出在教學中應重視“在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口味和審美情趣。”
二、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具體方法
1.創設情境,形成美的氛圍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生動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語文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授課氣氛,讓審美對象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審美應該體現在整個教育過程之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包括多媒體的運用)、教學環節、教學環境乃至教師的教學風格、個性和人格等等,都應該盡其可能考慮和體現審美的因素,形成一種立體的、可以稱之為“審美化”的教學境界去影響或感染學生。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育人。
2.實現情感共鳴,讓學生主動體驗美感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審美教學應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撞開學生心靈的門扉。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可以模仿朗讀,讓學生聽錄音,聽老師范讀,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再現文章所描述的現象,把學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喚起與作者感情上的共鳴,享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可以采用小組互讀、美讀等方式進一步加強“讀”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還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感悟。
3.注重課堂的開放性,形成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主動活動,自由地探索知識和交流體驗。創建課堂教學的民主性,即以民主平等型的師生關系代替權威型的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尤其是對與己不同、與眾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尊重、寬容、鼓勵的態度,而不是強制、茍求、壓制學生。注意保護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語文教學的審美活動中就應該很好的體現在教學中,教與學本身就是一種互動行為,“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顧及學生在整個審美過程中具體感受,同時學生們在課堂上優秀的表現,也能給教師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教師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
4.注重因材施教,加強個性培養
審美與個人的知識、經歷、經驗、情趣等有關,因此面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審美效果。正如蘇東坡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讓學生明白,之所以會產生這同的審美結果,完全是審美者主觀差異造成的。同樣,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審美也是有差異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審美感受,要引導學生反復吟誦,認真體會和揣摩,求同存異,形成積極、建康的審美觀。
三、結束語
在審美教育方面,我們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要取得創造思維教學的碩果,離不開學生,“教學相長”,師生互動,每一個學生都是審美教育教學的源泉。我們應充分利用優秀的語文資源,認識美育在現代化整體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貫徹審美教育,將其作為全方位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與德、智、體等一起,關注人的生存質量,使人自我完善、自我優化。
參考文獻
[1]李盛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文學教育·中旬版,2010(9).
[2]李慧琴.淺談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學周刊,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