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丹丹
摘 要:道德教育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事實上,它就像教育本身一樣古老。縱觀歷史,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為教育樹立兩個偉大的目標:使受教育者聰慧,使受教育者高尚。本世紀學校教育,兒童人格被分裂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世界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
關鍵詞:德育;班主任;創新;人格
德育工作是第一班主任,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到政治高度來認識,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自己的一項主要工作常抓不懈。
一、德育在創新教育中有突出地位
培養一個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教育,無異于給社會樹敵。而學校面臨的核心問題就是道德問題,所有其他的問題皆源于此,甚至教學改革也必須把品格問題放在首位。正確認識德育在創新教育中的地位,必須把握德育和智育之間的關系,樹立德育為智育服務,為智育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的思想,同時,德育又是智育的靈魂,它對于智育的成功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社會高科技飛速發展,知識經濟的到來,越來越要求德育和智育重新整合。研究表明,人生成就至多有20%歸諸智力因素,80%則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如興趣、意志、自信心等。德育對于學生創新品質需要的合作精神、奮斗精神、追求精神和健康的人格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產生持久的精神動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健康發展。
二、德育創新的主要內容
德育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必須縣有的健康人格,培養學生所具備的創新品質,培養學生對具有健全生命意識的教育;對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教育。
(一)“健全人格”的教育
所謂“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它對人的事業成敗、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學校傳統德育中,忽視學生人格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21世紀將屬于能承擔社會變化和經濟改革所帶來沖擊的人格健全者。培養“健全人格”應成為學校德育關注的焦點。為此,學校德育應從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重組德育內容、培育學生的主體性、構建以發展學生道德判斷力為主線的德育運行機制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二)創新品質的教育
創新品質是學生具有創新能力必須具備的品質。它包括好奇心、興趣、愛好、自信心、質疑、意志力、研究能力等。好奇心、興趣、探求欲和想象力是進入科學創造大門的最好向導,是科學研究的驅動力,是創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有自信心的人才能勇于創新,不怕風險,敢于質疑,善于發現;具有創新意識是科學創造的必備素質;勤奮刻苦和集中注意的品質和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是創造發明成功的保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品質是完成創新成果的后盾。創新品質的教育要與課堂教學密切結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要以學生個性品質培養為主,狠抓成長過程,淡化步調統一。
(三)培養“健全生命意識”的教育
什么是生命意識教育?生命意識教育就是以學生的生命活力為基礎,關注學生生命,遵循生命發展原則,旨在形成學生健康的生命態度的教育。目前我國教育最大的失誤是什么?葉瀾教授認為:課堂、學校的根本缺陷是對兒童(或教師)均生命關注不夠,課堂是個刨去感情的冷冰冰的課堂沁拳校是個沒有兒童的學校。在知識統帥一切的學梗窒,兒童的情感、心靈和個性忽略不計。教頻和學生在“警察與小偷”般的對壘中消耗著生命。用生命觀來改進教育,其實質是將生命本身的活力作為德育的動力,將個體的生命作為德育的出發點,將培養健全的生命的意識作為德育的目標。
三、德育創新教育實施的途徑
1.把握創新內涵、確立創新教育在班級德育工作體系中的支點地位把握創新內涵,明確培養創新人才的迫切性、可行性、現實性,以及人類創新生活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品德智能素質和成才的主客觀條件,揭示創新人才培養的規律性,探求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條件、方法、途徑,對于我們在班集體文化活動范疇內進行創新教育,對于班主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加強班級文化活動建設,創設良好的創新活動環境,落實創新教育,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力爭真正使小學的教學成為為社會各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扎實基礎的教育,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朋友創新教育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民主、平等、寬松的環境中,人的思維才會激蕩、跳躍,創新的思想火花才會迸發出來。師生間也只有建立了親密和融洽的關系,才會給孩子帶來敢于創新的勇氣,樂于創新的熱情、“我能創新”的自信。
3.樹立學生是道德活動主體的觀念在道德教育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深化學生創新品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并且道德與主體是密不可分的,即如果沒有主體,更沒有道德,而且即使有了主體,但如果主體并不敬仰和服膺道德,同樣沒有道德。
4.加強以自我教育為主的德育方法我們德育工作者,應該重視能體現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原則的自我教育方式,讓學生主動擬定教育計劃,通過自覺地內心律驗、民主討論、平等對話和交流,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完成思想道德轉化。并且要吸納學生共同制定創新的機制,發揮班集體的作用。
總之,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學實踐的根本是創新。德育工作中創新教育更是大有可為。然而,它是一項新生事物,我們不斷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從而真正實現創新教育服務于經濟建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