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劍
[提要] 設立雄安新區是黨中央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做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的建設對唐山市來說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搶抓機遇、迎難而上、找準定位、發揮優勢,以補短板、轉動能、優結構為核心,對接雄安新區建設,從而實現唐山高質量發展,這是擺在全市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關鍵詞:雄安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時代
基金項目:唐山市社科聯2018年度立項課題:“雄安新區建設對唐山新時代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TSSKL2018-013)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8月6日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做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決策。雄安新區建設對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全面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區域創新增長極,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為河北傳統工業大市的唐山如何搶抓機遇,對接雄安新區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設立雄安新區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可見其意義非凡,對地區乃至國家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這是對雄安新區發展定位的明確描述。
雄安新區的建設與北京市副中心建設兩翼呼應,可以有效地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構建以北京為中心的世界級的城市群,優化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同時,雄安新區的建設更是對河北的發展具有直接的作用,人才、技術、資金向雄安新區的聚集有利于河北補短板、換動能,解決長期困擾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難題,在河北形成創新發展的區域新增長極,從而帶動河北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新時代、新起點,作為河北經濟重鎮的唐山市,在面對雄安新區建設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前,在區域經濟深刻調整的重要時點,應當克服困難、找準定位、發揮特長,借勢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
(一)唐山在國家層面的決策布局中逐漸邊緣化。作為河北乃至全國的工業重鎮,過去的唐山在京津冀區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之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優勢明顯,京津唐地區一直被看作是京津冀發展中最重要的區域。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通訊越來越便利,資金、技術、人才的流動越來越順暢,京津冀整個區域的發展越來越活躍,唐山的優勢已經逐漸減弱。特別是雄安新區的設立,改變了京津冀地區的城市空間布局和經濟地理環境,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布局已經形成,京津雄安區域成為發展中心,唐山只是京津冀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城市,邊緣化明顯。
(二)近年來唐山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經濟增速已落后于省內其他先進城市。唐山在河北省內一直有“唐老大”的稱號,依靠傳統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大發展。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傳統的經濟模式已經適應不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唐山經濟發展的短板明顯,結構矛盾突出,GDP增長率從2013年開始就已經不再領跑全省,與省內其他城市的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與雄安接壤的河北各市將受益,發展動力更足,發展速度更快。
(三)資源的集聚效應導致唐山各種要素流失嚴重,使得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北京、天津作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對于人才、資金、技術等各種關生產要素的吸引是非常強烈的,長期以來離京津近在咫尺的唐山各種優勢資源和要素不斷流向京津。而高水平、高規格的雄安新區的設立必然進一步加強對各種資源和要素的吸引,京、津、雄安的集聚效應將會使得唐山出現生產要素荒,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難以保證,對未來唐山的發展非常不利。
(一)“一帶一路”倡議是唐山對外發展的重要機遇。唐山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節點城市應主動融入,擴大對外開放,實現外向型經濟發展新優勢。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唐山過去那種依靠傳統產業發展的模式走不通了,產能過剩、庫存增加成為我們轉型發展的障礙,而“一帶一路”為破除這些障礙提供了方法,我們的過剩產品卻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建設中的搶手貨。同時,這些國家中很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低,這就意味著用工成本和建設成本都不高,唐山應該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主動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尋求對外發展新機遇。
(二)以補短板為契機,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重化工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是唐山過去經濟發展的支柱,鋼鐵、煤炭等曾一度成為唐山經濟發展的重心。這些行業存在著普遍的問題,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弱、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同時,這些行業的大規模發展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和破壞,這些已經成為唐山經濟發展中的短板,與新時代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因此,唐山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補齊發展中的短板,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經濟效率和核心競爭力。另外,雄安新區的建設也為唐山的轉型升級帶來機遇,以京、津、雄安為中心正在構建的京津冀交通網,勢必拉動唐山的軌道交通、鋼鐵、水泥等產業。
(三)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實現動力轉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重點,唐山與北京地緣相近,交通便利,合作頻繁。唐山應當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發揮各種優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打造北京非首都疏解集中承載地。同時,要將與北京的科技產業服務推向縱深,學習先進的技術和模式,從而為實現唐山發展的動力轉換儲備能量。
(四)優化經濟結構,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長期以來,由于傳統產業在唐山經濟發展的比重過高導致三次產業發展非常不協調,2017年三次產業結構為8.5:57.4:34.1。然而,第二產業中重化工業比重過高、產能過剩、短板突出,唐山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失衡明顯,這也阻礙了唐山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因此,以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為基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升改造,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抓手,以科技研發促進制造業水平提升,以優質產品服務京、津、雄安以及全國,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實現唐山高質量發展。
(一)以“三個努力建成”為方向,實現“三個走在前列”。習近平于2010年和2016年兩度視察唐山,分別對唐山提出了“三個努力建成”和“三個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這是唐山當前和今后工作的指導方針,是唐山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要以“三個努力建成”為目標,以“三個走在前列”為抓手,推進唐山各項事業的開展。要堅決打贏環境保衛戰,突破產能過剩的發展瓶頸,破除機制體制的藩籬,銳意改革、不斷創新,打造唐山發展新優勢,力爭唐山的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準確把握定位,高起點謀劃新時代唐山各項事業發展。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找準定位,發揮優勢,積極謀劃,聚力勃發。積極推進高速交通網絡建設,形成與京、津的半小時交通圈;以港口和實體產業優勢為基礎,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積極對接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面向京、津、雄安的高技術產業創新轉化平臺;環境問題是制約唐山發展的重中之重,要以鐵的手腕抓環境治理工作,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綠色發展;要不斷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借京津冀協同發展東風,引進京津優質資源,推動唐山養老、醫療、教育等事業水平更上一層樓。
(三)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唐山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是唐山發展的基礎,也是唐山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要不斷提升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做強優勢產業,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以創新驅動戰略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大發展,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實現經濟結構的升級,推動唐山高質量發展。
(四)轉動能補短板,不斷激發自身發展潛能與活力。作為傳統工業和資源型城市,唐山發展中的短板明顯,動力不足,環境問題、技術創新和人才是亟待解決的短板。解決這些問題就要主動作為,加快發展,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要不斷激發自身潛力,挖掘自身優勢,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培育新興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讓信息化技術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新動能。要主動對接京、津、雄安,采取靈活方式引進其優質智力資源,同時要注重對現有人才隊伍的建設,重視產業工人整體素質提升,完善人才服務與保障措施。要在全市上下形成勇于創新新觀念和新氛圍,以科技創新推動結構調整,以科技創新改變城市生活,以科技創新實現唐山新時代跨越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峰,趙怡虹.雄安新區與京津冀城市群發展[J].當代經濟管理,2018(5).
[2]葉振宇.雄安新區與京津冀的關系及合作途徑[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
[3]王佳洋.雄安新區在京津冀一體化中的意義與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