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曉黎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是知識型學科,更是實用型學科。現如今它不僅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中,更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這種情況下,為了培養(yǎng)出更多合適的人才,提高數學教育水平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小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以及重要階段,更需要重視。經研究發(fā)現,小學數學適合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能夠很快的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它完全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所以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接下來,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必然性以及實踐做一些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生活化 實踐探究 模式
目前,很多小學的數學教育都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教師傳授,學生接受。這種模式對于剛進入數學世界的小學生來說,掌握數學知識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生理都還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對于學習的認知還不夠清晰,還不能夠通過自身努力把知識貫穿于生活中,完成知識的掌握以及實際應用的目標,所以,教師需要采用新的具有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征的教學方法來傳授數學知識,比如生活化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的必然性
目前,經過對小學生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得出:小學數學更適合采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的培養(yǎng)大于知識的記憶。由于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小學生天性喜歡有趣味的事物,不能夠很好的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在遇到不容易解決的難以理解的問題時,就會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而生活化教學,是通過把數學知識經過生活化包裝后,在傳授給學生[1],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既有趣味性,而且知識也不再抽象難以理解,很符合小學生的特征。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效率很快就能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矩形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讓小學生在教室或者家中找出所有具有矩形特征的事物來進行教學,在找到矩形事物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辨真假矩形,這種形式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了矩形,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小學數學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是必然的。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經過多方研究,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模式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一)首先,要幫助小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
現階段,數學知識的應用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數學教師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最初階段,一定要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通過生活購物中數字的計算,學生家中的人口計算等例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應用的普遍性;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通過科學研究中應用到數字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廣泛性,以此來引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過程中應用到的統(tǒng)計,明確的傳達給小學生。數學知識的在應用中的方便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是必然的,打下學好數學的基礎。
(二)其次,將數學知識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
在課堂上,數學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問題進行生活化的包裝,將問題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問題并解答問題,而且能夠使得學生在解答出這個問題后,舉一反三,很好的應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鐘表認識章節(jié),教師可以將實物鐘表提前放到教室[3],在學生首次看到鐘表的時候,告訴學生這個事物的名字,以及它的作用;之后,在進行鐘表認識的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鐘表的走動以及指向,通過討論,讓學生說出此刻鐘表表示的時間,不管答案對錯,這種方式都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了解到到鐘表的作用,完成學習目標,除此之外,在真正掌握鐘表的使用方法后,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很好的應用到這個知識;此外,對于課下的練習和作業(yè),教師也需要進行生活化的包裝;目前,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掌握更多的知識,需要課下更多的練習和使用,因此,教師需要多加重視小學生課下的練習。在布置作業(yè)時,教師要把作業(yè)內容設置的更貼近生活,比如鐘表知識章節(jié)的課下作業(yè),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關注父母的行為,通過畫出鐘表指針的指向,標明時刻,記錄不同時間段父母所做的事情。這樣,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而且,學生在把知識運用到生活的過程中,更好的培養(yǎng)了綜合能力。
(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生活化教學場景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多種多樣。具體如下:第一,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化科技的催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進行教學,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了跨時間跨地點教學,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如,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進行趣味性的包裝,錄制成小視頻,在課堂上或者通過微信等方式傳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引發(fā)思考并掌握知識;比如,在學習加減運算時,視頻內容可以設定為一群小鴨子去游泳,總共十只[4],跳入水中的有幾只,剩下幾只,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進行思考,有趣的畫面,很好的吸引了學生的目光,興趣濃厚中找到答案也是很容易的事情,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習效率;第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活動來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比如,在學習小數章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一個游戲,一個女生代表一塊錢,一個男生代表零點五角錢,然后教師說出一種蔬菜,而每種蔬菜都有價格,比如白菜一塊五,茄子三塊五等等,在教師喊出蔬菜后,學生要根據價格抱團,抱團價格對的留下,錯的淘汰,這個游戲不僅趣味性強,而且很快就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小數并能夠很好的應用到生活中;
(四)數學知識貫穿生活,生活融入數學知識
目前,小學數學教材經過課改后,很多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有趣味。這對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不再晦澀難懂,反而多了很多趣味。課改后,數學知識更多的和生活融合在了一起,不僅方便了教學,也提升了學習效率,比如,在認識人民幣章節(jié),教師可以將課本上出現的人民幣的圖案,與真實的人民幣進行對比,幫助學生了解人民幣的特征,并且設置情景購買食物,讓學生分辨出不同人民幣的價值;這種方式下,設置的情景源自生活,而知識源自課本,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很容易就能夠達到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另外,在生活中融入數學知識[5],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到知識,也方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比如,在學習鐘表認識以及認識人民幣章節(jié)后,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家庭作業(yè),跟隨父母進行一次購物,注意并記錄下時間以及人民幣的使用,然后在課堂上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學習到知識,而且鞏固并掌握了知識。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將知識生活化,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應用知識。
(五)教師要轉變觀念
教師,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最關鍵的因素。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中,一個合格的數學教師,能夠很好的培養(yǎng)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能夠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一個合格的數學教師,需要具備有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時俱進的教學思維。具體如下: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特征,學生的特征,不斷進行改變,嘗試多種教學模式,選出最適合的模式進行教學[6],切記不能因循守舊,墨守陳規(guī);在傳統(tǒng)模式不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時,一定要及時做出改變;其次,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定期的進行學習培訓,時刻關注教育行業(yè)的動向,學習好的教育方式,勇于實踐;另外,要多關注小學生心理學書籍,通過學習,了解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進行教學時,能夠更好的篩選出適合的教育方式。
三、結語
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既是數學的啟蒙教育,也是數學的基礎教育,它作為數學學習很重要的一個階段,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有了興趣,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夠事半功倍;另外,由于小學生具有獨特的的心理生理特征,致使小學數學的教學更注重趣味性,寓教于樂,這也就意味著符合這個條件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是很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出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夠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一定要符合小學生的特征,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林洪青.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J].亞太教育,2016,(36):16-16.
[2]王璐.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02):77-77.
[3]常淑琴.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J].教育,2016,(10):00026-00026.
[4]李家坤.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7,(21):95-96.
[5]薛榮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03):100-100.
[6]張玉梅.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7,(18):00120-00120.
(作者單位: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