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日戰爭時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抵御外敵侵略成為當務之急。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團結農民力量進行抗戰,這是抗戰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農民進行抗戰,展開了切實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支撐與保障。
關鍵詞:抗日戰爭 思想政治教育 農民
一、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一)對中國農民的分析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不依靠群眾進行抗戰是不可能實現勝利的。然而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小農經濟在大多數農民的思想中依舊根深蒂固,加上中國幅員遼闊,通信不發達,很多農民并不了解抗日戰爭的性質、狀況,最初也并沒有參加抗戰的愿望與決心。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團結中國農民進行抗戰成為中國共產黨思考的問題。對此。共產黨就要對農民解說抗戰的意義,喚醒農民的抗戰熱情,從而達到對農民政治動員的目的,使其積極投身抗日斗爭和根據地建設,從而實現抗戰的勝利。
(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設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為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統一戰爭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總方針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毛澤東把統一戰線視為與黨和軍隊平列的、取得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這里的“進步勢力”包括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是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在上文提到,農民階級自身具有保守的特點,要想發動廣大農民投身參加抗爭就必須對其進行說服教育,使其自愿參與到抗戰中,成為統一戰線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認識到建立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并吸取了大革命時期的教訓,在統一戰線中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積極爭取廣大農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抗戰的不同階段,我黨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在抗戰初期,我黨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解說抗戰意義,動員農民參軍,參加抗日救亡組織工作,建立根據地為主;隨著隊伍的壯大,教育內容調整為號召農民保衛根據地和進行根據地建設;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面對國民黨不斷制造摩擦和經濟封鎖,黨號召根據地軍民進行“有理、有利、有節”斗爭的同時,發動軍民進行生產自救,進行長期抗戰;抗戰后期,黨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轉變為進行戰略的反攻,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1]
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經濟建設相結合
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為了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在《致國民黨三中全會》電中提出:“在全國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主張,并在陜甘寧蘇區停止了沒收地主土地的運動,決定以減租減息作為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減租減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既調動了農民的生產和革命的積極性,又照顧了地主、富農的利益。在抗日戰爭時期,“減租減息”政策推動了地主和富農參加抗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解放區的地主對于中國共產黨發動農民抗日的阻力,這是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建設相結合
1、中國共產黨為提高農民文化水平采取的措施
抗日革命根據地地處偏遠地區,大部分民眾文化素質都比較低,這種情況下,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必然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為此,中國共產黨在農民中開展了識字教育和冬學運動,宣傳抗戰,進行愛國教育,提高農民文化素質。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在還在邊區發展了文化事業,創辦書店、雜志社等出版機構,在此時期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文藝作品。[2]這些措施,都在潛移默化的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2、宣傳馬克思主義
我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谷諔馉帟r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將馬克思主義與抗日戰爭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研究、解決中國農民出現的問題,提高了廣大農民的覺悟,增強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感,認清了中國的形勢,并帶領廣大民眾與日本侵略者進行頑強斗爭。實踐證明,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將馬克思主義與國情相結合,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3]
三、抗戰時期對農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我黨針對中國農民的實際情況對農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并且提高了廣大農民的抗戰熱情,喚起了廣大農民的政治覺悟??箲鹌陂g中國共產黨采取的各種措施被廣大農民所認可,這在無形中就增強了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抗戰時期尤其進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民眾能夠看出誰才能帶領中華民族在這場戰斗中走向勝利。這就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以及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使廣大群眾自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走向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四、結束語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針對農民的思想實際和戰時需要,對農民開展了靈活多樣、堅實有力的政治動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調動了農民階層的抗戰積極性,建立了鞏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同時,發展了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我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累起寶貴的經驗,對現如今我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葉芳,曾學龍. 試論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08)
[2] 覃雪梅.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農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啟示[J]. 蘭臺世界,2015,(34)
[3] 楊正軍. 抗戰時期中共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與啟示[J].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4,26(04)
作者簡介:郭騰宇,1993年6月,男,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原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