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
摘 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形成完善人格,發展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實現健康行為的重要教育。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制定合理的策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每一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用心關注的問題。根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探尋其中的有效性,試圖為大家揭示一條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效之路,希望能夠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合理運用適合學生長遠發展、適合學生接受與運用的教育策略,是決定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我們在心理健康的常規教育中,采用心理健康知識教學以及心理健康個體輔導的策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局以及個體方面都發揮出有效的教育作用。我們還針對學生在心理健康領域出現的個別問題,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確保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以下根據具體教育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在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利用富于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正確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發展完善的心理健康意識,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其次,我們要注重利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有趣的學習過程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在主觀上更加認同心理健康知識,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最后,我們在心理健康知識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地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在與教師平等互動的過程中,表達自身對于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從而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我們在進行“如何與人交往”的心理健康知識教學中,首先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動畫歌曲《找朋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我為學生介紹,人際交往的基石是相互尊重,人際交往的基本方法是真誠溝通,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去列舉自身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真實案例,通過師生互動的手段,探尋人際交往的內涵。在師生互動過程之后,我又利用語言創設了特定的人際交往情境,例如在餐廳與同學共同用餐,在車站與同學共同等車等,使學生能夠將由課程學習所獲得的收獲,在具體情境中嘗試運用。通過這一節內容飽滿的課程,學生領悟到了人際交往的原則,有效促進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二、個體心理輔導策略的有效性
要想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體現出個性化色彩,個體心理輔導策略是一種良好的途徑。在個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適宜學生接受的方法,采用平等溝通的手段進行輔導。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學生能夠在個體輔導的過程中獲得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的教育,從而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我們班級中的學生李某,他是一個獨生子女,而且從小跟隨爺爺奶奶長大,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為了改變李某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我利用平等溝通的方式對其進行個體輔導,讓李某嘗試著與同學進行真誠交往,學會重視他人的感受。李某在接受輔導之初,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主觀傾向,他認為在與教師和同學的交往過程中,教師和同學都需要去依照他的意愿行事。我通過對李某的心理進行分析,認為李某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意識,于是對其進行了多次有針對性的輔導。時間一長,李某逐漸地理解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也漸漸改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更好地融入集體之中。
三、小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策略的有效性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利用心理問題干預的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具體來說,我們的心理問題干預策略包括觀察和總結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協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幾個階段。通過教師的真誠溝通,讓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之時能夠得到有效化解,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例如,我們班級中的學生張某,在其父母離婚之后出現了自閉的心理問題,我通過觀察張某的心理特征,幫助他開導心理,并與張某的母親取得聯系,讓其注意張某的心理變化。之后我要求張某的同學,加強與張某的溝通,利用同學間的感情交流幫助其走出自閉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我持續地對張某進行積極向上的心理引導,使其逐漸恢復了開朗、樂觀的性格。
總而言之,要確保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我們需要在教育中提升教育的針對性、趣味性與應用性。具體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制定,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實際發展需要進行有序展開。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利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利于學生接受與應用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教學,采取心理健康個體輔導以及心理問題干預的策略,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閆春燕.基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2017,14(3):180.
[2]尚文波.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8(2):150.
注:甘肅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批號WW[2017]GH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