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玥 許春霞
摘 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今天,小學科學的教學方式演變的越來越多,傳統的講授制已經逐漸被教育的洪流所淘汰,轉而的是以學生為根本的素質教育。而且小學時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時期,也是他們性格和習慣即將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提高他們對于科學實驗課堂教學的專注度,為其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
小學科學教師要堅持做到用情感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重視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探究能力,改善教學評價和開展課外活動這四大方面,以此來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一、用情感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好的開端需要教師好的情景引入。有教育界的先輩曾說過:“課程的開始,首先要打開學生的心。或者使學生思維的火花燃起來,總之,就是要想辦法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換句話說,就是激發學生的欲望,使他們打心底里就想著去探索。有位偉人也曾說過:“問題的產生比結論更為重要。”所以,從這方面講,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索的一個重要開始。因此,教師在這方面應該多下功夫。首先要鼓勵學生多多的提出問題,敢于問為什么,在學生問為什么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學生產生非常有亮點的想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創設一定的情景,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給學生問題的產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例如,有位教師就曾在《我的手》這一課時的教學活動中用一個小謎語引入,這個時候,學生都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的答案,課堂的氛圍就有了,而學生內心的求知欲也就被激發出來了。還有一位教師,曾在一節講關于稻谷的課上搬來了一盆未成熟的稻谷,讓自己的學生猜這個是什么植物,五谷不分的小朋友紛紛猜測。這樣,課堂氛圍同樣被帶動起來了。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授相關課程時要做好相應的情景引入,激發學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二、教師要重視學生實驗教學中的探究學習
培養學生學習科學并能夠應用科學的能力是科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有一句話叫做實踐出真知,實踐的基本形式就是實驗中的探究活動,學生能否各個方面好好發展與是否能充分探究有很大關系,因此,實驗教學中探究占有很大比重,而培養這種能力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加以引導驗證
在一些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不應該以一個實驗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眼中,更不應該告訴學生:你應該這樣做或實驗的結果應該是這樣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輔助者,是輔助孩子完成實驗的人。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方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驗證自己的假設或猜想正確與否。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并耐心地引導學生。尤其針對有創新想法的學生,更要鼓勵他們對自己的想法加以驗證。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我們學習知識并不是只為了簡單地理解一下理論,最終的目的是要運用它來解決一些問題。所以,在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得出結論之后,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運用自己的所學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如,某位教師在講完《壓縮空氣》后,提出了一系列與此相關的問題,并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所學去解決這些問題。
三、教師要多用多元激勵的教學評價
科學實驗課程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其特點就在于評價主體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內容很全面所以,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避免消極的評價,要多運用積極的評價來激發其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有位教師經常在課上說:“你能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得這么簡明扼要,真的是太棒了;你描述得非常好,形象生動。”這樣會使發言者受到激勵,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其他同學。還有的教師經常說:“你設計的實驗方案真了不起,很有價值。老師要破例為你加分。”這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激勵方法。
四、多多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的培養應該反映在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全部過程。而且,充分發揮科學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要多多開展一些科學課外活動,這是科學實驗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一條重要途徑。
例如,教師可以多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教學意義的化學課外活動,可以發動學生參加幾個家庭的小實驗,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中發現并找尋自己身邊的科學現象。教師在努力的同時,學校也應該為此做出一些貢獻。比如,學校可以為學生創造出一些條件,全面開放實驗室,使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各種實驗,更要鼓勵學生自己或結組做一些小實驗。教師還應該注意減輕學生的書面作業負擔,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各種條件去參加這些活動,參加社會實踐,并使他們通過這些活動培養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
小學科學是一門能夠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科目,教師要重視他們對科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從多方面入手,在促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小學的生活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吳建斌.小學科學實驗課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