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
摘 要:非計算機專業的《VB程序設計》課程簡單實用,但由于語法較多,學生容易進入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缺乏對課程實踐技能的鍛煉,學以致用的效果不理想。根據CDIO模式的特點,基于CDIO理念從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教材設置、考核方法以及教師角色的轉型等方面進行課程改革,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CDIO VB程序設計 教學改革 應用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b)-0155-02
《VB程序設計》課程是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入門級系統講授程序設計的課程。與傳統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不同,Visual Basic提供可視化的設計工具并采用“事件驅動”的方式進行程序設計,具有簡單實用的特性,因此該課程是許多高校非計算機本科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由于課程的學習離不開語法的夯實基礎,并且學生接受程度存在差異,隨著課程的深入,容易進入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對于課程的應用意義存在較大疑問,認為僅是為了獲得學分而不得不學的一門課程。針對理論與實踐應用脫節,學生較難學以致用的問題,在課程中融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與運作(Operate)的縮寫,代表了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所有環節。旨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工程背景下以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課程知識,促進學科知識與工程能力的有機結合。工程技術能力的培養不僅包含科學知識水平,還包括個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該模式是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其引入到《VB程序設計》課程中,將課程內容、學生與社會等有機結合,促使《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實踐性、系統性更強,對培養較高的綜合素質人才具有重要作用[1]。
1 CDIO理念下《VB程序設計》課程的應用策略
1.1 基于CDIO模式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改革
《VB程序設計》課程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與CDIO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理念不謀而合。根據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程序設計類課程人才培養規律,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重視實踐技能的培訓,做到“程序”與 “設計”并重。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注重工程能力的培養,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加大實踐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比重,并對實踐教學的類型實行多元化。整體上,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教學課時數,理論知識是程序設計的基礎,沒有扎實的理論,實踐教學無法順利開展。針對學生的專業不同,對理論知識的側重點進行劃分,不再出現繁冗的理論細節,讓學生有的放矢。在實踐教學方面,分為課內實驗和課外實驗。課內實驗主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進行專項教學,讓學生在自己專業背景下進行程序設計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結合本專業的問題,突出學生以應用為主的特點。課外實驗包括綜合性驗證實驗和綜合性創新實驗,發揮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完整的項目實踐,訓練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與溝通交流能力。通過新的教學模式的改革,突顯實踐的重要地位,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加深理論,更好地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
1.2 基于CDIO模式的案例教學改革
案例驅動教學方法對于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習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好地推動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案例對于學生都具有適用性。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并設計針對學生專業背景的案例更具代表性。將CDIO理念融入案例中,說明學生培養其工程理念。學生通過分析和解決本專業相關的案例,對程序設計的學習目標更為明確,提升學習的興趣,并對其進行社會實踐提供了很好的鋪墊。
案例設計要緊跟時代特點,及時更新,學生通過案例可以觸類旁通,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案例之間不是獨立的,要讓案例之間存在關聯性,使得若干個案例組合起來是一個完整的項目,讓學生對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具有更好的把握。使得《VB程序設計》課程各章之間具有很強的連貫性,而不是分散的,孤立的。教師在案例的講授過程中要起到很好地引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將CDIO理念較好地滲入到課程案例教學中。
1.3 基于CDIO模式的教材設置改革
CDIO模式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教材獲取基本知識,為社會實踐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將學與用緊密結合,而不是紙上談兵。
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如果選用的教材不能滿足本校學生的課程需求,可以考慮自編教材的使用,更加貼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通過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廣泛調研,到企業中了解最新的應用需求,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邀請專家參與指導,編寫CDIO模式的《VB程序設計》課程教材。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和使用者的興趣性,體現CDIO模式的應用性。在教材的推廣與使用中根據教學情況進行不斷修訂和改版,編寫出更好的教材服務學生。
1.4 基于CDIO模式的考核方法改革
在傳統的考核方法中,筆試在考核中所占比重較大。根據CDIO模式培養要求,并結合應用實際,加大實踐考核在整體考核中的比重。將考核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其中實驗考核成績占比不低于40%;期末考核不以筆試論結果,在期末考核中加入課外實驗項目考核。
由于課外實驗項目綜合性較強,難度系數稍高,學生完成項目需要貫穿整個學習周期[2]。在課程初始階段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由3~4位同學組成。組內成員共同確立選題,可以用教師推薦的,也可以自選專業相關選題。組內推選一位組長,組長負責任務的分配和督查,并定期向教師進行項目進展匯報。期末進行各小組項目答辯,進行評分[3],計入期末考試成績中。教師在項目實施中主要是指導作用,細節部分交給學生自己分析和解決。學生在項目周期中完全參與其中,學生的應用能力、溝通協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符合CDIO模式的設計初衷。
1.5 教師角色轉型的必要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被動接受者。CDIO模式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轉變為引導者,并且要提升自己的工程技術能力,才能為學生設計更好的案例并作為學生的榜樣[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好指導工作,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讓學生真正做到從被動到主動。
教師需要不斷充電,從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者向“雙師型”教師轉變。教師要定期去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用人機制,為學生未來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對學科專業知識的培養也不容忽視,要不斷進修學習,更好的服務學生。
2 結語
將CDIO理念放入《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進行研究并實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的內涵建設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在CDIO模式下,通過對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教材設置、考核方法以及教師角色的轉型等方面進行改革,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課程的理解能力,團體協作能力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轉換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崔素麗,孫曼.基于CDIO理念的預科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研究[J].大眾科技,2012,14(3):213-214.
[2] 宋榮杰,陳勇.“V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7(3):16-18.
[3] 王文旭.《VB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信息與計算機:理論版,2014(3):247-248.
[4] (美)EdwardF.Crawley.重新認識工程教育[M].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