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亮
【關鍵詞】 小學;班級管理;問題;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38—01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以及學校的發展。一直以來,對班級管理的研究都比較多,但是從當前的小學班級管理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目標過于片面。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的班級管理開始強化以人為本理念,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的目標,但是當前應試教育的余溫仍然存在,所以在升初中的學習壓力下,班主任的管理還是以學生的分數為主,在各項活動中都以分數為標準,在班級的管理目標中也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基礎,對于一些藝術方面的學科在很多小學中都是名存實亡。
2.理論指導過于匱乏。我國小學教學的主要方式為大班教學,學生的人數多,所以班主任的工作量也非常大。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認知能力以及自理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關心和教導,這就進一步加大了班主任的壓力。同時,在班級的管理中,大部分教師都是依靠其工作的經驗為指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管理需要。因此,如果班主任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對學生的教學管理極為不利,進而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
3.管理模式過于單一。當前的小學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主要為常規管理和平行管理,常規管理指的是根據制訂以及執行的規章制度進行班級管理,平行管理則指的是通過集體管理對學生的個體產生影響,同時再通過個體的管理影響整個集體,進而有效地將個人和集體管理進行有效的結合。當前小學班主任的管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課堂紀律以及衛生等方面的管理,通過班會以及個人教育的形式進行平行管理,但是在管理的過程中忽視了民主和目標管理。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學生只會按照班主任的規則執行,影響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導致自主管理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 提升班級管理效益的策略
1.制訂師生共同的管理愿景。共同的愿景可以在一個群體中形成一種強大的感召力量,激發群體的潛力。小學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需要負責對學校各項任務的執行和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但是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低,在事物的理解和認知中感性思維過于敏感,所以教師還需要將抽象的組織目標進行轉化,并將其作為班級管理的共同愿景。首先,教師需要做好班級管理的宣傳和引導工作,使學生明確班級管理的共同愿景,并引導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進來,為班級的發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其次,組織學生設計共同的愿景,使學生明確當前階段以及未來需要實現的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場景或者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并對學生提出的愿景進行概括和提煉,再用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對共同的愿景進行介紹和解釋。最后,通過全體成員的討論后再制訂共同愿景的實施策略,并完善實施的過程。
2.注重人性化管理機制的構建。人性化管理指的是在班級的管理中需要注重對每個學生需求的滿足,進而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的管理模式。小學生本來處于思維活躍的階段,所以不能采用一成不變的管理規則要求學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在管理制度的制訂中還需要能夠符合學生的天性,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首先,教師需要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管理,還需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發揮平臺,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地超越自己,用情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在集體中探尋前進的力量,用長遠的目光看待和引導學生。其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家庭、性格、智力水平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善于思維,有的學生善于表達,因此,教師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還需要注重對每個學生特點的觀察,幫助學生分析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用尊重、平和的心態對學生進行引導,進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學會欣賞自己,接納自己。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本身就是平等的關系,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互相陪伴的伙伴、朋友,所以,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與學生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教師不能根據個人的喜好,區別地對待不同的學生。因為學生的心思單純,所以對教師的行為更加敏感,如果教師存在偏心的情況,會對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教師必須要與學生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心。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