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元 李彥
摘 要:在當前的數學教育中,相關知識的傳授并不能作為教學的根本重點,老師也不能過于突出自身的重要性,要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才是最為重要的,要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提高他們對知識分析的能力,從而充分發揮思維能力。因此數學老師可以運用“一題多變”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從多方位分析數學知識,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一題多變;思維品質;數學教學;初中
一、問題的提出
在這幾年,基礎教育課改處于強力推進的階段,所以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變得尤為重要。在數學課堂上老師越來越強調“一題多變”的作用,因為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空間,簡化答題的步驟,還能夠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觸類旁通,摸清相似問題的解題思路,以靈活應對數學課堂上的各種問題。除此之外,“一題多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老師不再是單一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從而鞏固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學習中的樂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二、“一題多變”方法的意義
根據科學研究可以知道,學生智力的發展時期集中在初高中階段,這一階段將是學生智力走向巔峰的過渡階段。在這一時期內,如果老師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將自己作為教學的主體,那么課堂的教學效果將達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所以,數學課堂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一點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空間。基于這一問題,“一題多變”的教學方式能夠做出很好的解決,它能夠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需求,“一題多變”實際上指的是通過一兩道題反映出數學實質進行一系列問題的變化。它能夠讓學生發散思維,觸類旁通,摸清這一系列問題的解題思路,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動腦進行思考,反復琢磨所學的數學知識,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從而更輕松地學習到這一系列的數學知識。
三、“一題多變”方法的運用
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上,老師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鍛煉。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內容,那就是學習解題,解題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起來,發揮思維的創造能力,所以說只靠老師講授知識是不能幫助學生解題的,還需要學生自己靈活地思考問題。為此老師可以使用“一題多變”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一題多變”可以變更題型,讓學生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數學題型,在長期做題的知識積累中,可以提高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類題型的了解,在之后的考試中,如果學生遇到相似的題型,也能夠從容地應對。那么應該怎樣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才能在學生身上獲得最佳的效果呢?
1.循循善誘
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講,學習新的事物并沒有那么的簡單,他們接受新事物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因為他們在思維能力、學習方面等都是不成熟的,所以老師在授課時一定不能過于心急,不要妄想一蹴而就,快速達到教學目的,而要由淺入深,先講一些容易讓學生接受的知識,再推進復雜知識的講解。這樣一來,通過這個由簡到難的過程,層層遞進,學生可以有一個吸收的時間,就比較容易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
2.舉一反三
“一題多變”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思維的能力,利用變式思維使得教材中的內容更多樣化,從多個角度呈現了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思維能力,對問題舉一反三,靈活地應對各種題型。另外老師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不能直接點明答案,而要給學生一定的提示,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只有學生達到了這樣的要求,才能提高他們數學的創新能力,讓他們擁有更高的數學水平,以從容應對以后遇到的數學難題。
3.借題發揮
學生在經歷以上兩個過程之后,并沒有就此結束,還需要完成數學課堂的基本任務那就是解題。很多學生一聽到做題這兩個字就覺得頭疼,因為他們覺得做題是一個枯燥無聊的過程,但是學生只有通過解題,才能充分運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這也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考查方式。除此之外,學生如果能夠在做題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那么他們就不會再認為解題是枯燥乏味的,反而會覺得很有趣。老師在出題過程中,應該懂得“借題發揮”,將所講授的知識濃縮到題目中去,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初中階段,學生想要學習好數學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數學老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一題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快樂,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靈活應對數學問題,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呂鵬.“變式教學”:新課改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利器[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52-153.
[2]蔡楚文.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z1):120-121.
[3]孫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創新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