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梅
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在20世紀被提出,雖然對其的研究時間不長,但是學生的具體學習表現卻處處透著多元智能理論的影子,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深化此理論的分析并對其做強化和應用現實意義顯著。就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做分析,旨在為實踐教學提供指導。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小學;音樂教學
從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分析來看,學生在音樂方面表現出來的天賦和才能與其在數學、語文等學科方面表現出來的才能是明顯不同的,這說明學生具體的智能不僅僅包含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更有音樂智能。所以傳統的二元智能分析方法和理論在現階段的教學中已經具備了滯后性。基于這樣的情況,積極引入多元智能理論并在實踐中應用,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教學的進步來講效果更加顯著。
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人類的智能可以基本概括為八種,即: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基于智能的多樣化存在,在目前的教育教學中,要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對學生的智能水平進行評價,這樣可以更加有效地發現學生在智能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而采用科學的措施引導其智能成長。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音樂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
(一)教學認知上的應用
首先,多元智能理論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體現在教學認知上。在過去的教學中,對于一些課堂表現情況,老師會將其歸結于學生的不認真,對深層次的原因分析不夠透徹,但是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具體的教學分析會更加科學。例如,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老師教學生唱歌,在反復的幾遍之后,依然會有個別學生無法準確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聲調,這樣的情況,老師會認為學生學得不夠認真,不夠專心。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做相同案例的分析,這與學生的努力無關,而是其音樂智能要遜于其他的學生。
(二)教學評價上的應用
其次,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利用還體現在教學評價方面。從過去的教學實踐總結分析來看,老師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是具有一致性的,這種一致性看似公平,其實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因為其沒有考慮學生音樂智能方面存在的差異,所以說這種考核方式對于音樂智能發育較弱的學生是不公平的。在多元智能理論應用的基礎上,老師認識到了學生在音樂智能方面存在的客觀差距,因此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時候開始重視層次性,如此實現了對學生真正的尊重。學生在具體的考核評價中也能夠享受更公正的待遇。
(三)教學方法改變上的應用
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具體利用體現在教學方法的改變方面。具體來講,多元智能教學理論的應用使得教學的方法豐富性得以加強,具體的教學趣味性和氛圍塑造效果更加突出,以下是具體的案例。以人音版三年級第五單元《剪羊毛》的導入環節為例:
首先導入一幅與歌曲有關的小羊形象的圖片,配上小朋友的語音,通過歌詞激發學生樂于助人的熱情,同時提高學生自由創編剪羊毛的動作和小剪子發出的聲音,然后出示小剪子的節奏,包括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練習,既解決了歌曲的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創編律動的能力;然后下一個環節由小羊帶領學生去它的家鄉游玩,背景音樂用的是澳大利亞《剪羊毛》的伴奏音樂,這樣學生既能聆聽音樂,又了解了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
最后讓學生再次完整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完成導課環節。總體來講,利用多元智能進行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學中運用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親切風趣的教學語言,生動形象的表情動作,去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藝術氛圍。
綜合來講,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和生活中,其智能表現是多樣的,所以在實踐教學中,不能以某一方面的表現來對學生做固化的評價。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推進的重要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十分必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對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做具體的分析,并將此種理論在教學的認知、考核評價和方法改變等方面進行利用,會有效促進教學的進步,實現素質教育的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郁靜.多元智能理論與小學音樂欣賞課差異化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2).
[2]周鋒.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中音樂教學實踐研究[J].成才之路,2016(31):68.
[3]劉紅麗.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4]朱丹.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