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強
摘 要:傳統文化作為我國的精神財富,是華夏兒女的文化自信,它的精髓已深深扎于大家的生活習慣、認識習慣、行為習慣中,成為大家內心情感的寄托,更成為大家約束自我、提升自我素質的法寶。所以,通過傳統文化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傳統文化對自己內心的塑造以及成長、發展的重要性,是每個老師的責任。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生;情感教育
通過傳統文化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傳統文化對自己內心的塑造以及成長、發展的重要性,是每個老師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小學代課老師,在信息技術、網絡飛速發展的當下,利用一切契機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使傳統文化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起到樹立高尚道德情操,培養正確價值觀,豐富內心情感的目的。這是目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弘揚傳統文化經典和精髓的主要途徑。
下面,本人就結合自己對傳統文化對小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略談一些自己的體會以及利用傳統文化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傳統文化對小學生的情感影響
1.傳統文化對小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不但是中國發展的繼承者、傳承者,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思想、智力、情感正處在成長和發展期,他們對是非的判斷,社會的認知、情感的態度都還模糊,甚至是混淆的。他們的思想單純,正是需要學習知識,樹立人生目標,為參與祖國未來的建設做準備的關鍵階段。面對這樣一群活潑好動、熱情高漲、激情澎湃的青少年,通過傳統文化對他們及早進行情感教育,使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擁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才智,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生活激情,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這對祖國、社會,以及學生個人的發展、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閱讀經典、博覽中國古典書籍等,是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情感價值,陶冶學生道德情感的必要途徑,對促進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格外重要。
2.傳統文化對學生道德情感素養的提高
由于傳統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大多關注的只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教育也停留在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方面,導致學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嚴重不足,讓學生成為一個為了所謂人生目標奮斗的機器,卻不明白為什么奮頭,目標又是什么?是考上高中、考上大學,找到工作?學生從小不帶任何情感的學習,嚴重影響學生道德情感的養成和構建,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非常不利。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傳統文化道德教育的作用,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德性”之中汲取營養,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仁者愛人”的思想里成長、發展,提高自己的個人情感素養。比如,“孝悌”之道、“忠信”之禮,再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都是從生活的點滴中培養學生情感和道德的經典例子,是養成學生價值情感的途徑。
二、傳統文化對小學生情感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傳統經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首先,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傳統經典文化,比如,《回鄉偶書》,表達了作者對歲月,對家鄉的復雜情感;再比如,《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情感以及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情感和風格。當然語文教材中明的、暗的,內含傳統文化精神與內涵的內容還有很多,老師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巧妙運用有效的契機,把傳統文化的思想、氣息傳播給學生,讓學生走進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從而實現傳統文化對小學生情感教育目的。
2.在活動中運用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首先,可以利用班會,給學生講“中國傳統美德”的故事,如,孔融分梨、破釜沉舟、樊噲闖宮等等,培養學生愛人及愛己的情感認識,培養學生勇敢、堅決的氣魄,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其次,可以利用思想品德給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教育,讓學生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中,明白“程門立雪”“鑿壁借光”的故事內涵,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行動力。
總之,小學生是祖國建設的接班人,對他們的思想、情感、認知進行教育非常重要。作為小學代課老師,在任何課程和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對學生進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因為現在網絡發達,碎片文化對學生影響越來越深,如果不及早在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對學生進生情感沉淀和教育,學生的認識、情感不但得不到正確的培養和引導,反而會變得非常膚淺,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將是一種誤導。
參考文獻:
[1]王華東.淺議如何利用古詩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J].讀寫算,2015(2):114.
[2]王沁.誦讀經典美文 傳承傳統文化[N].隴東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