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莉
【關鍵詞】 以人為本;小學英語課堂;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066—01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把小學英語“素質教育”推向前進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教育理念是人們對各種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認識和概括。他集中表現在為什么辦教育、辦什么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和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根本問題上。而理念本身又具有不斷深化、拓展、更新和與時俱進的品質。面對新世紀,教育要實現“科教興國”的戰略目標,就必須實現現代化,必須在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并且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生命質量發展,轉變“重教輕育”的教育觀,切實解決如何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問題。
二、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整體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體系
1.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目標設定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根據語言學習的規律和小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大方面設計課程總目標和分級目標。每位小學生在六年的英語或四年的英語學習過程中都要依據《英語課程標準》二級要求,能通過英語學習培養小學生的語言基礎(語音、詞匯600-700個、語法、功能、話題)和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譯),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一定的文化意識。
2.自主互動,寓教于樂,創設良好的英語課堂學習環境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以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優化學習過程,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好學、互學、自覺地學習,進而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問難
實踐證明,提出問題能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引起摩擦。教師一定要鼓勵,啟發和誘導學生勇于提出問題。例如,在講解練習時,把表現的機會留給學生,教師只在一旁指導,讓他們進行問答;哪些問題一時不易突破,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即讓學生在參與的同時,把分析問題的思路闡述清楚,這樣學生就會更全面、多方位地考慮問題,分析哪些問題自己可以獨立解決,哪些問題自己暫時不能夠解決,并為此而積極參與,認真準備,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不斷提高自己。
4.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互助合作的習慣
低段學生的注意力仍處在不穩定、難持久的狀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有目的地讓學生多動口、動腦,讓他們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對所學知識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十二個月的英文單詞后,筆者請學生依據所學知識,自制一個小日歷,要求他們發揮想象,制出有新意、有價值的日歷。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制作出文具盒式、課本式、臺式、掛式等多種日歷。在學習了序數詞(first 、second、third、fourth、fifth、eighth、ninth、twelfth、twentieth)之后,筆者又讓學生相互合作在小日歷上標出日期,同學們在細致、耐心,共同努力和和諧的氛圍中完成他們的小制作。這樣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很快掌握了十二個月和序數詞的英文單詞。
5. 培養學生自學和整理知識的能力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量有限,思維幼稚,自學能力和整理知識的能力較差,對他們的培養需要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和學生現有發展區,有的放失指導學生怎樣整理知識、怎樣自學。可以事先提一些必要的提示,編成導讀提綱,為學生自學提供“扶手”。例如,將一名同學一天的學習生活安排簡單列出,為學生更好地理解“一天的作息”這一句式鋪平道路。
6.努力運用現代化教育方法輔助教學
運用現代教育方法,如投影儀、幻燈片、錄音機等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靜、動、畫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對學生的認知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以人為本”創設良好的英語課堂學習環境,培育智能統一、體魄俱健,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必將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