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筑馨
摘 要 隨著人們價值觀念的改變,企業的環境行為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把可持續發展引入到企業管理會計的微觀分析中,是一個必然的戰略選擇。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以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將履行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中,將管理會計的研究領域向生態環境領域延伸并得到發展。本文闡述了基于社會責任觀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的原則和實施對策。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會計
一、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要超越利潤最大化的傳統理念,承擔對環境和社會的責任,強調對社會的貢獻。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雖然履行社會責任在短期內看不到回報,但是它可以為企業積累社會聲譽,對企業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對于企業的經營活動很有意義。
(二)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的含義
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是一個以關注企業的價值增值,從而實現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鞏固及提升為特點的管理會計新領域。作為現代管理會計發展的一個新領域,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是一個由管理會計向生態環境管理領域延伸的知識結合體。它以改進生態經濟效率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終極目標,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與企業生態環境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并據此來協助管理當局確立基于生態經濟系統的決策、控制、業績評價等的一個信息系統。這一系統的作用在于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與生態環境相關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實現企業行為結果與社會及長遠利益目標的一致性。
相比較傳統的管理會計,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更加結合綠色會計,重視生態環境、社會責任給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在會計核算中體現了經濟增長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重視社會效益。
二、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
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把生態環境要素作為經濟增長因素中的內生變量,是基于生態經濟系統對現代管理會計的創新和發展。它將生態環境的保護納入到企業的管理決策中,進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實踐。從現代管理會計的工作屬性和工作環節兩個方面分析,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包括以下內容:
從工作屬性看,現代管理會計分為“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兩個分支,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兼有管理會計和生態環境管理的雙重性質,但它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管理會計活動,因此,同管理會計一樣,工作程序也包括預測、決策、控制、業績評價等環節。
從工作環節看,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環節:(1)第一個環節是進行預測和決策,主要是針對生態環境項目的投資和產品經營活動等決策中,如何利用財務信息和生態環境方面的信息進行生態環境方面的決策。(2)第二個環節是進行控制和管理,按照管理決策目標,基于生態環境進行成本和效益分析、生態效率和經濟效率的提高等關鍵程序。(3)第三個環節是基于生態環境的業績評價,通過一系列財務指標的設計對前兩個環節的有效性進行評價。這一環節是整個管理會計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利于企業的管理決策者總結經驗,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基于社會責任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的實施
(一)實施原則
(1)戰略性原則。將生態環境因素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戰略因素之一,基于生態經濟的思維模式,不斷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培育企業競爭優勢。
(2)系統性原則。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管理系統,各個環節或程序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一個平衡短期經濟利益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持續的、動態的整體。
(3)激勵性原則。采用不同的激勵手段來鼓勵企業在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等方面履行社會責任,用基于社會責任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來指引企業的管理活動,提高競爭力和聲譽。
(二)實施對策
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生態管理模式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質量,使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在生態環境領域發揮作用,基于社會責任觀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的實施對策如下:
(1)在預測企業發展前景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因素。如企業對自然資源是否合理利用,是否有節制,企業排放的廢氣是否污染環境,排放的廢水是否達標排放,企業生產是否破壞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企業可以通過預算和績效管理系統來促進社會責任的實施,考慮相關的環境活動,如企業環境教育的實施情況、環境政策的落實情況、環境質量的監測情況、排污治理水平等。
(2)選擇最優方案。將多個可行性預測方案進行比較分析,考慮環境污染的清理成本、企業環境罰款的支付、環境污染的理賠成本、環境管理支出、環境投資和損失等各種隱性成本,從中選擇一個成本低、效益高的考慮生態因素的生態保護利用方案,權衡企業的經濟利益和長遠發展,優化企業的戰略決策。
(3)對生態管理方案進行合理規劃。企業如果想要得到真正的發展,就需要對生態管理方案進行合理規劃,將企業作為一個生態經濟系統,來尋求企業生態效率與經濟效率的統一與協調。企業應該編制中長期開采計劃、環境保護計劃和保持生態平衡的補償投資計劃,使自然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制定工業處理的“三廢”投資計劃,變廢為寶,控制生態管理系統按計劃執行,隨時檢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環境保護計劃和廢水廢氣等排放處理的執行情況,及時糾正計劃執行中的偏差,避免危害生態環境,以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成效。
(4)獎優罰劣。對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企業責令其采取環保措施,并給予適當的處罰。對于已對環境造成危害的企業,要責令其采取補救措施,并予以重罰,使損害降到最低程度。對已采取環保措施,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應積極推廣其成功的環保方案,使全社會每個人、每個企業都在管理上尋求改革和突破,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保護人類的生態生存境域。
四、結語
現代管理會計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必須對管理會計進行改革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發展提出了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的新課題,需要從會計系統內外環境的相互協調中促進會計生態的平衡與和合,從而更好地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與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戴天婧,湯谷良.企業社會責任與管理會計創新[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
[2]李永臣.企業環境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王珩.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概述[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1
[4]馮巧根.論管理會計與公司治理的內在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