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華
摘要: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挖掘梳理本土文化資源,并優化利用轉化成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內容健康又豐富的課程資源。充分開發鄉土資源并應用于英語教學活動中去,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英語;鄉土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092-01
英語課程改革已成為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一個新的焦點,鄉土文化教育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內容之一,也是新課標具體的要求和體現。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標英語教學改革需要摒棄過去那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與有利的鄉土資源有效整合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農村外語的教學,然后通過良好的學習反作用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完善和推廣。下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和做法。
1.巧用鄉土資源,調動學習興趣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以新的教學目標為依據,把教學目標進一步細化、優化,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把培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學目標并使之具體化,注重學生層次和個性差異,使知識學習與情感教育和諧統一。我們國家地域差異很大,生活習俗、地域文化、教學條件都有很大的差別。教材再好,也不可能顧及所有情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因地制宜對教材進行取舍,可以大膽引進,多方補充,以取得教材與教學的優化整合。
利用鄉土資源激發和培養農村學生外語學習的動機,糾正農村學生外語學習存在的誤區,促進農村學生學習態度、方式的轉變,促進農村學生全面、健康、可持續地發展。我縣美麗鄉村的建設,通過規劃、創建、提升,“百姓富,生態美”“泉州的后花園”“美麗永春”的效應凸顯,全面形成具有田園風光、山水特色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具有文化底蘊的精品美麗鄉村旅游,創新旅游吸引了無數海內外的游客。電影《葉問》熱播以來,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發現葉問的師傅就是我縣白鶴拳的創始人方七娘,紛紛前來我縣拜祭祖師、交流武術。與日俱增的中外游客的參觀訪問、濃烈的中外交流的氛圍,這一契機必將激起農村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這時農村學生會發現學習外語可以讓他們與來客溝通,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眼界,可以讓他們驕傲地向來客介紹自己的家鄉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同時可以向來客吸取中外景區建設的經驗教訓,對美麗鄉村的建設有完善和推廣的作用。
2.結合鄉土資源,開展情境教學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致力于創設說英語、用英語的交際情境,開展情境教學,以有效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興趣。教師要有效整合有利于課堂教學的交際素材,如優美動聽的英文歌曲、異國他鄉的民俗風情、濃郁淳樸的民族文化、勇于探索創新的人物形象等。通過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組織大量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達到消化知識,形成技能,增強語言實踐運用能力,有效整合教材與教學的目的。
學生在這樣的情境創設中找出家鄉如詩如畫的美境,喚醒他們對家鄉環境的關注和幸福感,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用英語描述家鄉,從而提高了英語的口語水平。
3.挖掘鄉土資源,提高學習能力
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挖掘鄉土資源將鄉土話題與英語學習相結合、與教材相結合,加入本地學生所熟悉的、可引起共鳴的話題,讓學生在英語交際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并感受鄉土文化的魅力。我縣的文化底蘊深厚,有海內外熟知的白鶴拳創始人方七娘、永春拳、紙織畫、鄉愁詩人余光中等。以舉行“鄉愁詩人——余光中”為例,我與學生們共同設計了如下環節:(1)小組合作,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余光中少年、中年、老年來解說、展示或表演等。(2)小組利用網絡、學校圖書館、影視等資源,走訪研究余老的出生地或工作生活過的地方,咨詢長輩、專家、民間人士等,從而整理出關于研究的相關信息。(3)將收集到的信息寫成一篇介紹余光中的英語文章。在“鄉愁詩人——余光中”主題會上,學生們假扮興各個年齡階段的角色,通過演講、討論、人物旁白、新聞采訪、辯論、表演等形式,體現詩人余光中漂泊異鄉,游弋于海外,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去感染學生、感動學生,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既引起了學生對家鄉現狀的關注,也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樹立起保護家鄉環境與建設家鄉有著同樣重要性的觀念。
總之,英語教學與開發鄉土資源的整合,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本土文化知識,培養其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和文化創造力。充分開發英語和利用各種英語鄉土資源,把它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融入到日常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幫助農村中學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激活英語課堂,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個性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玲.依托地方鄉土文化開發英語課程資源《中國論文網》,2015.2.
[2] 潘麗明.加強英語鄉土教學 培養學生愛鄉情懷[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年10期.
[3] 李彩霞.英語鄉土教材的探討[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