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拋錨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中學課堂中的應用,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教學內容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實際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從拋錨式教學的涵義和實施原則談起,對該教學方法的實施提出了幾項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中學課堂;應用
在中學課堂中,由于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學習能力有限。拋錨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到教學當中,圍繞教學目標,遵循該教學方法的相關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結合適當的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一、 拋錨式教學的涵義和實施原則
拋錨式教學屬于情境教學的一種,也屬于探究式教學,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所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俗地講,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故拋錨式教學的過程就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且完整的問題情境,從而產生學習的需求,經過自身的主動學習和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或者合成學習,體驗從識別目標的提出到目標被達到所經歷的全過程。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將真實且有趣的問題和事件比喻成“錨”,所謂拋錨,就是像船只被錨固定住一樣,在教學中,通過真實的問題或者事件將整個教學內容和進程確定下來。通過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預設一個合適的情境,提出一些問題,然后鼓勵和指導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其中,達到教學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鍛煉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識別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拋錨式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主體性原則,可以適當通過一些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從而逐漸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拋錨式教學打下基礎。比如合作小組或者學習比賽的形式,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布置開放性作業或者進行實踐調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時刻貫徹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摒棄以往的以考試和書本為主要內容的方式,創新教學手段,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拋錨式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問題性原則,在教學活動前準備好適當的“錨”,也就是對于問題的設置必須恰當且高效,能起到固定教學內容和進程的作用,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主動且認真地對待問題。
在拋錨式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開放性原則,為學生提供探索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創造機會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提出新的思考問題,從而形成探索的良好模式。全程堅持問題的引入和問題的探索分析,以及最后對問題的總結和回歸問題的主要內容的過程,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的互動當中,逐漸提高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 拋錨式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 培養學生共同學習的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共同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構建學習的共同體,以促進拋錨式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人數適宜,組內成員的日常教學任務可以適當明確分工,讓學生在小組共同學習的同時,提高組內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意識,從而使學生明確各自的職責,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教師在期間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導,使學生體驗到共同學習的優勢,并逐漸培養相互學習和共同學習的意識,促進拋錨式教學的順利進行。
在進行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開放性的教學方式易出現思維的零散,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故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將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適當地帶入到教學知識體系中,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妥善安排好教學內容,使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能較為深刻。同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合理處理并解答,適當鼓勵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積極性逐漸提升,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知識。
(二) 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對為拋錨式教學的“錨”,創設恰當且合理的情境內容。首先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恰當安排教學進程。對于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設定,教師需要提前備好課,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使課程內容符合相關課程標準,然后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所在,以及對中考的考試趨勢的切合程度,設置合理且高效的問題情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課前調查或者網絡互動、座談等手段,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教學內容的需求面,從而為問題情境的創設提供依據;然后將真實且合理的情境引入教學中,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真實感受,提升參與度和興趣度,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在實際的教學中,實施拋錨式教學,教師才能夠多個方面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鼓勵和評價。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的評價為主體的方式,采用學生間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間的評價作為鼓勵和評價學生的多種方式。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更加真實地看到自己的發展狀況,在積極地鼓勵下增加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還可以將評價的主要內容由單純的學習內容和能力的提升延伸至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的評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師生的距離,促進拋錨式教學的有效實施。
三、 總結
拋錨式教學在中學課堂中的應用要遵循開放性和問題性、主體性原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總體學習需求,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入到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的意識,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不斷尋找合適的方法來促進拋錨式教學的順利實施,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姚仕鵬.拋錨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2]姜平平.基于拋錨式教學的初中物理力學教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3]李雪蓮.拋錨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樊建明,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七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