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 王軍
摘 要:紛多雜陳的翻轉課堂創新無疑對高校學生大有裨益,增強其認識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其知識運用能力,然而在此過程中,學生因上網時間導致的學習差異經常為我們所忽略。本文采用eviews8以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14、15級59名學生成績為數據樣本,建構學生成績模型,分析學生上網學習時間長短對成績的影響,并提出在翻轉課堂改革中,優化網絡教學平臺各模塊比例的建議。
關鍵詞:翻轉課堂;上網時間;學習差異
信息時代,陳舊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代教育,翻轉課堂隨著技術及觀念進步應運而生。翻轉課堂不僅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而且其所倡導的個性化、協作與探究學習對于促進學生發展同樣有利。翻轉學習是一種不同于傳統且以提高和支持主動學習為目的的新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轉化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中認為,在網絡教學平臺學習時間越長、自主學習性越高者,成績相對較高。
一、 數據樣本說明
本文中數據選取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2014、2015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59名學生成績作為實驗樣本,其中29名學生成績來自2014級,30名學生成績來自2015級。本次選取的所有學生都是翻轉課堂的實驗組學生即所有學生都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學習。
二、 描述統計及模型設定
(一) 描述統計
在進行模型設定之前,我們先初步了解學生成績與上網時間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且以此確定模型的類型。用eviews8對學生成績及其上網時間作散點圖,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組學生成績與上網時間散點圖(取對數后)
從圖1可以看出來,實驗組中成績相對較高的學生上網時間較長,反之,成績相對較低的學生上網時間相對較短。從圖中可以看出,學生成績與上網時間變化趨勢具有一致性,由此說明兩者之間很可能存在線性關系。
(二) 模型設定
在本次翻轉課堂總成績構部分主要有作業、考勤、測試、線上學習,為了擬合效果更好,我們將初始模型設定為對數模型:lnM=β1+β2lnH+β3lnA+β4lnT+β5lnF,其中β1為截距,β2、β3、β4、β5分別為作業、考勤、測試、線上學習的系數,M為mark的首字母,代表成績,H為homework的首字母,代表作業,A為attendance的首字母,代表考勤,F為Flipped Class縮寫,這里代表線上成績。
因此,模型回歸結果可以寫成:lnM=2.75+0.19lnH+0.20lnA-0.13lnT+0.11lnF,其中t=(2.50)(0.87)(1.61)(-1.73)(9.58);F-statistic=25.02。從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作業、考勤、線上平臺成績的系數為正,說明這些因素對總成績影響較大,其中線上平臺成績在0.0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線上平臺成績對實驗組學生總成績影響最大,而測試系數為負,說明其對總成績影響相對較小。接下來我們看一下上網學習時間與總成績的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取對數后的上網學習時間在0.0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實驗組學生上網學習時間對其總成績的影響是很大的。此時回歸方程可以寫成:lnM=4.26+0.03lntime,而此時F-statistic=25.86,說明方程擬合程度還是較好的。
實驗組學生線上成績占據總成績的70%,而期末測試成績占總成績的10%,如此配置學生成績比例,一是為了改革學生成績考核評價方式,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線上平臺各個模塊對學生的吸引力是不同的,通過實施翻轉課堂,我們發現學生更傾向于在平臺上進行討論、觀看視頻以及作業;在學生進行線上平臺學習時出現了學生訪問次數驟升劇降的現象,而且學生的上網平均時間也較短。
三、 對策建議
(一) 加大學生線上成績比例
如果線上平臺所占比例較低,則有悖于翻轉課堂的真諦,不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自由去自主學習則與傳統課堂無有二致。既不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也不能鍛煉學生開拓思維的能力,更甚的是可能會嚴重影響翻轉課堂的效果。因此,在翻轉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應加大線上平臺的比例,同時加大線上平臺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
(二) 優化線上平臺模塊
線上網絡教學平臺包括討論、答疑、作業、測試、觀看視頻、登錄次數等幾大模塊,在翻轉課堂的線下課堂教學里已經存在作業與測試。因此線上網絡教學平臺中應相應地減弱這些模塊所占的比重,適當地增加線上討論、答疑、觀看視頻以及登錄次數的比重,如此配置各模塊比重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三) 延長學生上網時間
從學生上網時間與總成績回歸結果來看,上網時間對總成績影響是很大的。這是因為學生上網時間會計入線上成績,而線上平臺成績對學生總成績的影響是很顯著的,因此在加大學生線上成績比例的同時學生應延長網上學習的時間,否則不僅會影響到學生自身的成績,而且對翻轉課堂的效果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通訊作者:王軍)
參考文獻:
[1]呂曉娟.基于學生學習力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5(12):79-86.
[2]Jensen J.L,Kummer T.A.,Godoy P.D.D.M.Improvements from a flipped classroom may simply be the fruits of active leaning.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2015,14(1):1-12,ar5.
[3]趙呈領,徐晶晶.翻轉課堂中學習適應性與學習能力發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6):92-98.
作者簡介:
張森,王軍,河北省保定市,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