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藥理學及用藥指導課程是藥學專業一門專業核心課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兼有,以往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完全分隔開,并不適應現代職教體系的要求,遂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本文將“理實一體化”在藥學專業藥理學及用藥指導課程中的實踐情況進行初步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藥理學;課程教學
《藥理學及用藥指導》課程的開設是為學生未來就業做準備的,按照用人單位對學生未來工作中所需要技能的要求制定教學內容和目標。這門課程是在掌握藥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術的基礎上,力求科學地反映當前藥理學新知識、新技術,培養學生分析處方、監測藥物不良反應以及合理配伍藥物的能力,加強對藥理學理論與應用的探討,提高學生處理藥理學相關實際問題的能力。該門課程配套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和實訓,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和藥理學相關的實驗實訓技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就業。
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具有普通大專理論水平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具有職業能力強、上崗后上手快、職業素養高、適應面寬等特點的畢業生才更能滿足用人單位對現代工匠的需求。因此,對于一個高職生,不僅在學校要學習理論知識,更需要學習技能,畢業后具有藥學崗位群所需的生產操作和組織能力,是一種專業理論夠用、生產技術操作熟練和組織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藥理學及用藥指導課程在之前的教學中采用普通高等學校藥理學的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分開,實驗課程中所開設的實驗皆為驗證性實驗,在學生先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去實驗室進行實驗結果的驗證,由于學生知道大概的實驗結果,所以實驗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有部分學生懶于動手,甚至有些小組成員會偽造實驗數據敷衍交差,這種教學模式不注重學生的實驗技能的培養和多方面素質的提高。為了克服原有教學模式的不足,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在藥理學及用藥指導課程教學中初步嘗試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理論和實驗課程學習的興趣,不但增加學生理論知識儲備,同時提高學生實驗技能水平。
“理實一體化”這種教學模式提出于20世紀90年代,獲得了職業教育界的普遍認可和積極推廣。該教學方法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教學中相結合,使學生的操作和智力等技能得到提升和發展。相比其他教學模式,該課堂教學模式更注重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樣可以使高職學生在學到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又能夠學以致用,大大減少紙上談兵現象發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策略是基于構建主義教學理念產生的,其核心是為學生構建行為習慣和學習過程,并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理實一體化教學策略的目的主要是使高職學生所學習的課程內容能夠與社會崗位對接,這樣可以使直觀教學的力度大大提高,使教學質量和水平都得以提升。
在藥理學及用藥指導課程中實行“理實一體化”僅為一個初步嘗試,大部分理論課程仍然采用原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將和實驗實訓比較相關的理論內容獨立出來實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的初步實踐,大概的分配方式為:100節課還是采用原先的理論教學模式,剩余的20節課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在進行“理實一體化”實施的過程中,著重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上。下面以鎮靜催眠藥——地西泮的教學內容為例進行本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情況的說明:將地西泮的教學課堂直接放在藥理實驗室,教學分為如下幾個環節進行:①先學習地西泮的相關藥理學知識,讓學生知道地西泮主要的藥理作用是鎮靜催眠、抗癲癇抗驚厥、抗焦慮、中樞性肌肉松弛作用,并且向學生強調地西泮的核心作用是催眠和抗驚厥。②在學生了解了地西泮藥理作用的基礎上,直接給學生兩瓶標注有1、2的瓶子,給予一定的實驗檢驗方法,開始實驗環節,讓學生在小鼠體內進行實驗,根據相應的實驗現象,結合剛剛學習的地西泮的藥理學作用進行判斷標有1、2號的瓶子中哪一瓶是地西泮,哪一瓶是生理鹽水。具體實驗過程具體描述如下:取小鼠2只,編號,稱重標記。分別腹腔注射1%1號藥液0.1 mL/10g和2號藥液0.1 mL/10g,20分鐘后,再腹腔注射25%尼可剎米溶液0.2 mL/10g。觀察有無出現驚厥,驚厥潛伏期、程度,有無死亡等。課堂教學效果觀察下來發現,因為實驗結果的未知性,學生的參與度明顯提高,積極性大大增強,并且在高血壓等一些常見病用藥的章節,直接將課堂放在學校的模擬藥房,和學生講解臨床常見高血壓藥物的分類及其代表藥物,并且讓學生在模擬藥房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類高血壓藥物的尋找,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高血壓藥物有一個直觀概念,在講解各類高血壓藥物之前,讓學生先自行閱讀各類藥物的說明書,對各類代表藥物的作用機制、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范圍等內容進行系統講解,講解完相關知識后直接讓學生運用剛學的高血壓藥物的相關知識,由授課教師隨機選取一個藥盒,指定兩個學生進行“藥師-病人”的情景模擬演練,并由全班同學對其進行評論,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授課的最后環節,教師提供10個臨床真實的案例處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案例處方進行討論,并全班發表,進行班級組間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通過藍墨云課內測驗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比較歡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表示課程興趣、積極性和滿意度都較高,并且學生不僅理論知識掌握得更為扎實,實驗實訓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符合高職教育理念。
通過在藥理學及用藥指導課程中初步實施“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反應來看,“理實一體化”能有助于教學相長的實施,不但提高學生的全方位素質,同時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驗實訓技能。因此,“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不但應該在該課程中全面開展,還應該推廣到藥學專業其他核心課程。
參考文獻:
[1]鐘華林.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新絲路(下旬),2015(07):95.
[2]朱茀華.高職院校《外貿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探析——以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6(05):200-202.
作者簡介:
黃逸,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