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各種新的教學手段都被廣泛引用到了初中數學課堂上。而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的主體也由教師逐步向學生轉變,也更加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意識。這就讓課堂的教學重點從偏向于知識理論的傳授,轉變成了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任務。從而全方位提升數學的知識水平和數學課堂的質量,讓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立竿見影。PBL教學法正是順應這種教學目標的、以問題任務為引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上多用問題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利用好PBL教學法的優勢,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PBL教學法;初中數學;實驗;實踐
PBL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完整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初中數學的教學中,PBL教學法依然有其用武之地,如果能夠按照PBL的教學思路進行,就可以實現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核心素養。
一、 PBL教學法特點
1. 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符合教學目標的情境,使提出的問題能夠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上,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問題不能過難或者過易,兩者都不容易促進思考。
2. 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講述法的教學出現得較少。學生能通過社會交往發展能力和協作技巧。這就要求教師授課的方式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而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從而全方位提高思維的活躍度。
3. 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而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等于從“領路人”變成了“引路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養成自我思考的習慣。
4. 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是像考試成績一樣只注重結果,而是要綜合問題解決過程做考量。
二、 初中數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的實例
我們以初三數學二次函數為教學知識點,來探討PBL教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
(一) 提出問題,引導思考
函數的知識點之所以會成為初中數學中的難點,就是因為其抽象的圖像和知識體系讓學生望而卻步,而二次函數相比一次函數只會讓知識點更加復雜,因此教學難點也會更多。這就需要從二次函數的認知方向上入手,學生只有理解了二次函數的定義和概念,才能掌握相關的知識。二次函數就是多項式中只有一個未知自變量,而且最高次冪為2,表達式為y=ax2+bx+c(a≠0)。學生初步接觸這個表達式,可能會云里霧里,這時教師要逐步引導,幫學生逐步理解二次函數的本質。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a不能等于0?學生通過觀察表達式就可以明白,如果a=0的話,表達式就變成了y=bx+c,這個多項式就不存在最高次冪為2的項,這和定義相違背。但是b、c如果等于0就可以滿足條件,所以a應該是值得注意的一個點。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所學過的知識點,是不是真的對二次函數一無所知。在經過短暫思考之后,學生會回憶起圓的公式S=πr2,就是以圓的半徑為自變量,圓的面積為因變量的二次函數。這樣學生就不會對新知識太過害怕,在進行下一步教學時就會事半功倍。
(二) 分組教學,加強交流
如前文所述,PBL教學法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氐蕉魏瘮档闹R點上來,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問題有二次函數的應用。學生經過思考和交流就會得知,很多利潤問題都是二次函數,還有拱橋下的水位問題,由于拱橋形狀類似拋物線,所以也可以對應二次函數,這就讓學生的思路瞬間被打開,從枯燥的圖形和公式,轉換到了實際問題上。另外二次函數中由于一定是存在最值問題的,所以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例如學生平時都喜歡購物,所以可以讓學生在平時超市購物時計算花錢最少的購買方式,這就和現實生活有機聯系在了一起。這樣,二次函數盡管知識體系復雜,但是也不足為懼了。
(三) 完善評價體系
評價是PBL教學法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充分的反思,同時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對自己的學習水平和掌握情況有充分的認知。評價的方式可以由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小組評價等評價項目構成,這樣就可以讓評價更加多元化,完善評價體系。
三、 結束語
PBL教學法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可以將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真正發揮學生的思考能力。這也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由“學會”變成“會學”,這樣才能夠達到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令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
參考文獻:
[1]朱瑋瑋.PBL教學法在初中數學的應用例說[J].亞太教育,2016(6):52,32.
[2]汪秀玲.PBL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4(11):203.
[3]莊惠芬.構建銜接視野下的PBL數學教學模式[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5(12):46-49.
作者簡介: 杜文艷,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