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互助教學模式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所提倡的一種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本文中,主要是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互助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 互助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國家對于人才建設越來越重視,教育部門對新課程理念不斷完善,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方式的整改。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而互助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學方式之一,這種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團隊學習的氛圍,在討論和相互學習中提高學習質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 互助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的意義
互助教學模式是一種集體學習的模式,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組建不同的小組,進行學習探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科學的分組,可以將有學習落差的學生分為一組,讓優等生指導、幫助差生學習,形成一種學生幫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考學生的合作學習模式,促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也可以將學習優秀的學生分為一組,相互探討重點和難點問題,學習相互之間的長處,對同一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探討,進而擴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在互助學習中,體現更多的是團隊的力量和互幫互助的精神,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進行此種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 互助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的具體步驟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學習知識的開始就是從提出問題來進行的,沒有問題就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性學習,而只有在好奇和疑問的時候學生才會提出問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豐富多樣的問題情境,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欲望,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到課堂學習的狀態,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愛上學習。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利用課件創設“三角形兄弟之爭”的動畫情境,學生很快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怎么求”“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多少”等問題,使學生一下子就全身心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 嘗試獨立思考,自主解決
當問題提出以后老師先不要立即進行講解,也不要立刻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而是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對問題的理解,然后再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通過討論、分析、比較,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也許就能解答出來,即使解不出來也深入了解了問題,這無疑是最為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
(三) 合作交流,互相幫助
互助教學模式最基本的就是由學習小組組成,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劃分成學習小組,再選擇一個能力較強的當組長,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然后組長再將組員的見解整合,查漏補缺,最后形成一致的答案,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分享本組的探討、解答過程及結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優化方法,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四) 課后練習,加強鞏固
練習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難易程度劃分,開頭的選擇填空可設置的較為簡單一些,后面的可稍微增加其難易程度。這樣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就會由疏到熟,不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例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先設計判斷、選擇兩道基礎題,如:1. 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是80°、75°、24°。 ( ) 2. 在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等于90°。( ) 3. 一個三角形,至少兩個角是銳角,則第三個角( ) A. 一定是銳角 B. 一定是鈍角 C. 一定是直角 D. 可能是銳角,也可能是鈍角,還可能是直角 4. 鈍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的和( ) A. 大于90度 B. 小于90度 C. 等于90度。然后增加難度,如:1. 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70°,頂角多少度?2. 交通警示牌“慢”為等邊三角形,你能算出它一個內角度數嗎?這樣使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五) 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課堂總結是一堂課內容的匯總,是本節課的重點和精華,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
在課堂總結時,可以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其他同學補充、完善。課堂總結既要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也要總結本課的學習方法,還要談談本節課自己的表現和感受。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得到升華,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互助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在團隊中取長補短,增加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項元乃.小學數學發展性教學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7.
[2]陸昌然.新課堂小學數學研究性教學實例[J].寧波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曾傳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