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理念正逐步地被淘汰,一些新興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正逐步地被廣泛應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生活化教學”這一全新的教學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加以探究,希望對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法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這段表述,明確了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實際生活出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生活化”“互動式”教學。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小學英語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銳意改革、優化創新,將小學英語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將傳統教學方法轉型為新型的生活化教學,讓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 生活化教學方法在課堂內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 課堂教學中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英語
英語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非母語語言學科,加上小學生正處于活潑、愛動的年齡,專注力不高,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這些因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把實際生活融入英語教學中去,讓學生們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感知英語、理解英語、學習英語,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英語讓學生們知道英語就在我們身邊,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小學生們普遍對快餐比較感興趣,“KFC”“McDonalds”這些英語單詞在生活中、在小學生的印象中都不陌生,就是可以利用這一點逐漸滲透激發學生感知英語、學習英語的興趣;再比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警示標牌也都和英語息息相關,像“P”就是“Parking”(停車處)的縮寫,像電視上常見的圖標CCTV,像電腦上常見的Windows、Intel、office、WPS等等,像牛奶包裝盒上常見的milk、橙汁瓶上常見的juice、咖啡盒上常見的coffee,像公交車身印的Bus,出租車身印的taxi,警察身上印的police。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單詞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里,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親切感,讓學生們主動地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感知英語、學習英語。
(二)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學習效益的強大動力,要想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效率就必須讓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始終保持穩定而持久的興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真實、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對話、游戲等方式愉悅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顏色的時候,教師可以指著手中的圖片問“What colour is it?”讓學生們回答(紅red、橙orange、黃yellow、綠green、青verdant、藍blue、紫violet/purple、黑black、白white、灰grey、棕色brown、粉紅pink),然后再問“Where can I find this colour?”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找到相同的顏色,并用英語說出來“this is...”;比如以接龍的方式讓學生說出有哪些顏色(紅red、橙orange、黃yellow、綠green、青verdant、藍blue、紫violet/purple、黑black、白white、灰grey、棕色brown、粉紅pink)、哪些飲品(水water、茶tea、咖啡coffee、果汁juice、可樂cola、雪碧sprite、酒wine)。教師和學生們通過這種生活化的互動,可以讓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好奇心、好勝心,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以學生為主體,創建生活化課堂,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講解,讓學生去學習、去理解、去記住知識點,而生活化英語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創建生活化課堂輔助和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交流、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學習。
二、 生活化教學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授、學習英語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對英語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多下功夫在課外,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啟發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
(一) 利用現實資源為學生提供應用機會
為了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精心設計英語交際環境。比如,教師可以與校方溝通,將校園內的標牌、標語實現雙語化,同時以“翻譯標牌標語”為課外作業,動員學生對其所見過的中文標牌、標語進行翻譯,并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也可以在各種節日之前動員學生制作英文節日賀卡送給親人、朋友。
(二) 創設平臺,幫助學生進行實際演練
小學生因年齡相對較小,對事物的專注度比較低,但好勝心、榮譽感比較強。因此,通過組織有競賽性質的課余活動,對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課余學習和應用,會有很好的效果。
為了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可以找來內容健康的英語歌曲,讓學生翻譯成中文,評比看誰翻譯得最好;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中文歌曲翻譯成英文并朗誦出來,讓大家猜一猜是哪一首歌;還可以與校方溝通,設立一年一度的英語節目匯演競賽并頒發獎項。但要注意,相關競賽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也不能變成極少數人的活動。
三、 用愛激勵,不用負面評價抹殺
教學過程必然要伴隨著考核機制。學生的發育有早有晚,心智亦有早熟晚熟,成長環境也有差別,天賦特長更是各有不同,學習的成果也就有好有壞。教育的藝術就在于激勵、鼓舞、喚醒學生,讓他們從學不好變成學得好,從學得好提高到學得更好。
不論學生能不能切實學好英語這門課程,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教師要做到讓所有學生不斷提高,不能像舊的教育模式那樣對學習優秀的著重培養,對成績較差的放任自流;更不能對學習優秀的贊不絕口,對成績較差的挖苦嘲諷。
激勵是讓學生進步的最好方法。要對學生多使用“verygood”“welldone”“wonderful”,對學生的作業盡量不要判以“√”或“×”,而是要盡量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指點,尤其是對有待提高的學生,更應該予以鼓勵。
四、 結束語
總之,通過符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改革,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切實實施,活躍英語課堂內外氣氛,激勵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將大大加強英語教學效果,提升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宋艷麗.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
[2]丁子珈.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6):67.
[3]李莉.用生活構建英語學習大課堂——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J].教師,2017(24):65.
作者簡介:
洪麗婷,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羅山街道延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