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波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相對獨立開放活動的課程組織形式,超越了傳統語文單一學科的界限。文本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就如何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應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與要求、學習資源條件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選擇相應的方式方法。但綜合性學習的性質決定了它與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有著不同。因此,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我們在小語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應根據其表現的特點與要求來進行教學。
一、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綜合性學習的實施建議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學習活動缺乏興趣,或者雖有興趣,卻不知道怎樣開展活動,那么“自主”和“積極參與”都無從談起,綜合性學習也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所以啟發誘導,激發學習興趣是開展好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條件,是教師應當優先考慮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內容進行啟發誘導,打動學生的心靈。例如,三年級上冊“環境保護”綜合性學習,讓學生收集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習目標設置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你知道環境污染主要有哪幾種嗎?你能說出一些世界上和我國的環保紀念日嗎?這樣,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使學生們興趣盎然,激起學生對環境的關注,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教材為本,開發資源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為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只要我們真正做到以教材為本,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努力延伸課文內容,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
如教學《草船借箭》《將相和》《空城計》一組課文。教師可結合此組課文歷史性、故事性、人物形象性強的特點,要求學生課前“薄書厚讀”,可圍繞課文內容,設計大量的補充性閱讀,以延伸課文內容;課堂教學中可舉行“我所了解的相關名著與最喜歡的一位英雄人物”演講競賽;課后則可圍繞相關課文內容,讓學生設計編寫一個獨幕劇,并以小組合作表演一個獨幕劇的方式,來表現某一個故事或某一段課文,這些方法能有效的開展綜合學習活動。
三、學科滲透,博采眾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就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綜合性學習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在活動中,要打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學科壁壘,與音樂、美術、科學、社會等其他學科滲透,整合不同學科的力量,讓學生徜徉于學科之間,汲取多方面的營養,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如作文教學的實驗作文、生活作文、游戲作文、“寫使用說明書”等,閱讀教學中的畫一畫、唱一唱、擺一擺、湊一湊、動一動等。一般地說,把課堂教學設計成情節型的,活動型的,因為綜合了各種門類的知識技能與表現手法,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學習效果更好。在組織學生參加科學小論文競賽中,我引導學生觀察收集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再查找相關資料,與學過的科學知識進行聯系分析,得出科學結論,從而將科學與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有機結合,學生興趣高昂,習作生動形象。
四、搭建平臺,舉辦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借助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組織學生辦手抄報、學習吟誦、進行書法比賽;我們利用節假日,鼓勵學生與家長外出;組織學生作調查,寫調查報告等,這些綜合性學習都有利于使學生初步獲得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又依賴于語文這個工具。
五、走出校園,延伸課外
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引導學生融入社會,在觀察與交往中體驗社會生活,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如利用寒暑長假,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多種能力。例如,放假前寫一份合理的假期計劃;假期中借走親戚的機會開展一次社會調查;旅游前上網查找并向父母推薦一處旅游景點、旅游過程中為父母做一次小導游并學會問路;在媽媽的陪同下或獨立買一回菜、當一天家,學會花錢和做家務,鍛煉獨立生活能力,體驗勞動艱辛;在出行時養成遵守秩序、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還可利用假期深入社區民間,做一回環保志愿者,進行一次義務勞動,或者開展一次社區宣傳……總之,積極深入社會生活,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并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六、依托網絡,搜集資料
今天,網絡已悄然走進了課堂和生活。充分依托網絡平臺,拓展學習渠道,已成為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驅動。如《鳥的天堂》一文后有這樣一道拓展練習題:結合課文內容并收集資料,為導游寫一份解說詞。根據這一要求,我們可依托網絡平臺開展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學會查找、運用資料。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問題意識。信息時代,彼此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網絡中的信息搜集、整理更要求有良好的協作。可組建合作小組,讓組內同學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并進一步引導組際合作,創設共同學習的氛圍。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課程組織形態。在教學中,要堅持以語文教材為依托,以問題設計為中心,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注重學科內的整合、學科間的融合、課內外的結合,通過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涵義、價值及其誤區[J].教育研究,2012(6).
[2]周小山,嚴先元.新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