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彩良
摘 要:電工電子技術的教學是電類專業及計算機專業中的重要教學內容,關系到專業理論的深入以及技能的拓展,學好該專業課程,對于學生的升學與就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從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電工電子教學存在的問題切入,探討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電工電子;教學改革;課程特點
電工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專業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該課程的特點是:概念多,抽象,實踐性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電路、電工技術及電子技術方面獲得知識、素質、技能方面的培養,并為以后學習各專業知識和高一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特點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電類專業必修的一門技術基礎課程,在工科教學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以及畢業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打下一定基礎。隨著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普及,它已成為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課程和部分文科專業的選修課程。
二、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考核方式簡單化,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電工電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要掌握電工電子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掌握電工電子技術技能。我們現行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其中筆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顯然,筆試成績所占的比例過大,使得學生過分關注書本知識,死記硬背,不能體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教學方法、手段落后,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欠缺,學習興趣不高,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對物理知識和數學知識需求較多,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現在的教學主要仍沿用傳統教學方式——“粉筆+黑板”或者簡單的演示,老師講,學生聽,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北發揮,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得不到體現,學生便不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材內容理論性強,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職業教育強調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注重操作技能的培養而現有教材內容仍包含有一些復雜的理論推到,應用較少的南極的公示,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同時,缺乏本學科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及應用實例的引入,使學生事業得不到開闊,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
三、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優化調整教學內容
第一,結合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目標,需用符合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因為現行很多腳下大多套用知名高校學歷教育相關教材,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成為制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第二,在考慮學科內在的邏輯關系和培養職業能力宏觀指導下,微觀上精選,調整教學內容。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知識面廣,信息量巨大,而課時非常有限,必須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有所側重地選擇,調整教學內容,是“培養應用技能人才”落到實處。例如:在講授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在現代儀器儀表上電工電子技術的應用。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學法貫穿全課程的教學方法:精心選用典型的,有實用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實例,以該案例的設計和改進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步步深入,將實踐技能的培養貫穿與教學的始終。克服傳統教學方法中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造成弊端。學習本課程后,學生分析電路雖然頭頭是道,但若要設計制作一個電路系統往往不會查手冊、不會選器件、不會連電路、不會調試系統。可見,案例教學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案例教學法若運用得法,將會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但采用案例教學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實用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第二,案例要有綜合性和啟發性,案例應將課程內容與案例有機結合、融會貫通;第三,案例應體現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技能,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學理念,教材、教學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有好的教學手段,要善于根據課程不同內容、不同的知識點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才能推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我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再采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體可見、EDA仿真軟件、網絡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比如:第一,在講到三相異步電動機結構、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電器結構、動作原理時,若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方法,在課堂上把電動機的結構和常用控制電器的結構畫出來是不可思議的,即使畫得出來,也很難將此部分的內容講清楚,課堂效率極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體課件,節省了在堂上畫電動機、常用控制電器的時間,還可以通過Flash動畫生動地表現電動機的內部結構、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電器的動作過程,非常的直觀而富感性,有利于學生準確、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識,大大地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第二,在講單管的共射極放大電路,工作點設置對放大電路的非線性失真的影響(工作點設置得太高,容易導致飽和失真;設置得太低,容易導致截至失真);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放大電路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雖然我們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圖片、動畫的課件進行講解,降低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理解方面的難度,但學生還是覺得缺少感性的認識。但通過利用Multisim對單管放大電路進行仿真后,學生好像置身于實驗室,體驗到:設置適當的工作點的重要性;負反饋的作用;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等,對所學知識豁然開朗。實現了理論教學由難化易,由繁化簡。
總而言之,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電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教與學都存在一定的難度,通過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教學要素進行改革,最大限度地優化教與學過程,使課程的教學質量更上一級臺階,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臧桂美.《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2]吳建.淺談《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改革[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