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菊花
摘 要: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怎樣對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進行培養是教師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本文對“遞進—循環”教學的內涵進行闡述,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遞進—循環”模式;運用
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科目,而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幫助學生對基礎的語文知識進行掌握,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結實基礎。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遞進—循環”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化,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一、“遞進—循環”教學模式的內涵分析
遞進就是逐步推進、不斷深入;循環就是往復回旋。而“遞進—循環”教學模式中“遞進”指的是以專題技能或者是某群文為中心,不斷的開展推進學習;而“循環”就是每個階段不斷的對知識點進行鞏固與復習,進而對知識內容進行有效記憶,對相關技能進行牢固掌握,使自身素養得到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遞進—循環”模式進行應用,可以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依據,有針對性的分年級與階段對語言文字進行逐步掌握與應用,進而顯著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對語文知識進行高效學習。從而讓整個教學過程不斷的推進、往復循環,讓學生對教學知識產生深刻印象,最終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需要教授的知識教給學生,并不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也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隨著現代化的不斷發展,教師需要將教與學進行有效結合,而不是對書寫、背誦、默讀等方法進行機械式運用,否則只會降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使其產生厭煩心理,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通常只是利用直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果學生不能對問題進行回答,教師就會對答案進行直接公布,不能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這樣會讓學生覺得根本就沒有進行思考的必要,并失去了對語文知識進行了解的興趣。小學語文是學生開展學習生涯的重要部分,如果小學語文知識沒有學好,就會對之后的語文學習與理解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遞進—循環”模式的教學策略
1.識字教學
識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夯實。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有著直接聯系,采用“遞進—循環”模式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可以讓教學脈絡變得更加清晰,同時由識字教學逐步向著閱讀教學進行過渡,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的進行接受。例如:對《歡慶》進行教學時,以全國歡慶國慶的熱鬧場面對新的教學內容進行導入,將學生引入國慶情景中,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初步感知。然后讓學生自由的對課文進行閱讀,教師將慶、獻、旗、曲等生字與相應正音進行勾勒。讓學生根據所掌握的知識對正音進行朗讀,并對漢字進行書寫,而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己覺得最難書寫與學習的字進行明確,并開展書法練習。在學生對漢字的基本筆畫進行掌握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再次朗讀,同時對這些字在課文中的使用方法進行重點了解。然后進行看拼音寫詞語練習,以增強學生的書寫應用能力。
2.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探究性閱讀教學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教學重點在于“探究”,教師通常利用提問形式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可是探究問題的設計與分析有著較大難度。而“遞進—循環”模式的運用可以讓探究性閱讀教學有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對教師的教學精力進行節省,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對《矛和盾的集合》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對課文中出現的生字進行整理,并對身邊相應的事物進行有效挖掘與分析,開展小組討論,同時對符合“矛盾”定義的事物進行有效整理,以對其作用進行分析,整理形成報告,以便于各個小組的分享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學習目標,就會在課文中重復不斷的對矛盾含義進行理解,并對生詞生字進行不斷回顧與應用。而對探究報告進行整理的過程,就是學生對字詞以及自身閱讀理解能力進行運用的過程,同時還是開展練習、寫作的過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對自身的指導作用進行充分發揮,通過有效的討論與合作,學生可以對學習目標進行完成,并對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充分展示。
3.寫作教學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遞進—循環”模式的應用可以為教學提供方便。例如:在以人物描寫為主的寫作練習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人物記敘文章或者是經典的人物描寫片段進行回憶,并對其寫作要點與技巧進行分析,再讓學生開展寫作練習。同時還可以在教學材料的基礎上,增強其趣味性與可讀性,利用其中包含的故事情節與寓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多樣化的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利用多媒體教學對教學知識進行生動展示,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對教學知識進行有效掌握,還可以對學生的視野進行拓展,充實學生的想象空間,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穩步提升。此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將豐富的課外內容進行引入,并與教學的重點知識進行有效聯系,以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不斷強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遞進—循環”模式的運用,有利于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行培養,以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以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為依據,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改進,以對“遞進—循環”教學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鐘銀親.基于“遞進—循環”模式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漫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
[2]楊慧玲.遞進循環式教學的意義與方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