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華 周凌波 王琪萍
摘要 南平市是我國傳統的茶葉主產區,茶文化源遠流長,茶類豐富。本文介紹了南平市茶葉生產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茶葉;發展現狀;問題;對策;福建南平
中圖分類號 S5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056-01
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茶葉的開發利用見證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南平市是我國傳統的茶葉主產區,種植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茶類豐富。南平對我國的茶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六大基本茶類中,紅茶、烏龍茶、白茶三大茶類都始創于閩北。閩北在唐以前就已產茶,“發于唐而盛于宋,北苑龍鳳茶甲天下”是當地茶葉發展史的真實寫照[1]。武夷茶是最早打入西方市場的中國茶之一,曾一度成為了中國茶的代名詞。目前,茶葉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南平市茶葉的市場占有率不高。提高南平市茶葉的競爭力,促進南平市茶葉綠色發展迫在眉睫。
1 南平市茶葉生產現狀
福建省南平市地處閩北山區,生態環境優越,氣候溫和濕潤,武夷山脈終年云霧彌漫,漫射光充足,地理、氣候均非常適宜茶樹生長[1]。目前,南平市茶葉發展勢頭良好,茶園面積基本穩定,沒有過度開發。“大紅袍”“政和功夫”“武夷星”等品牌也享譽國內外。全市現有茶葉企業4 000多家,規模以上茶企有75家,全市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三品”認證企業35家。
2 存在的問題
2.1 產能過剩
近幾年,我國許多省份都在大力發展茶葉,導致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南平市茶葉發展也存在著產能過剩的狀況。特別是近幾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導致出口嚴重下滑。近年來禮品茶市場的萎縮也使得一些涉茶企業經營困難。另外,茶葉價格的虛高、外國品牌的沖擊等也是茶葉銷售困難的重要因素[2-3]。
2.2 標準化程度不高
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南平市的茶葉標準化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南平市雖然制定了武夷巖茶等國家標準和一些地方標準,但許多茶農和企業有標不依,不按標準執行,造成了同價不同質、同質不同價等質價不符等現象時常發生。茶葉標準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3 產業化程度低
南平市雖然茶企很多,但是真正有影響力,起到帶動作用的企業很少,茶葉產業化程度較低。分散經營、規模狹小、組織化程度低的茶企依然是南平市茶葉生產的主力軍,這種生產方式導致了茶葉品質良莠不齊,造成了不良競爭,嚴重阻礙了南平市茶產業的發展。
2.4 農藥殘留問題
茶葉的農藥殘留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南平市茶葉在生產環節的抽檢中基本都是合格的,但是市場上的茶葉抽檢還有許多批次不合格,大多是標稱來源于南平市的外地茶葉。隨著社會的持續關注和歐盟對茶葉農殘標準的進一步提高,農藥殘留必須嚴格控制。
3 供給側改革對策與建議
3.1 政府重視,加大扶持力度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的發展,陸續出臺了有關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并把茶產業作為綠色發展和精準扶貧開發的支柱產業來抓,通過一系列措施,提高茶葉品質,調整茶葉產業結構,提升茶葉品牌,為茶葉的發展注入了許多活力。
3.2 降低庫存
由于茶葉市場的不正當競爭,導致茶葉價格存在虛高現象。加上世界經濟的不景氣,高端茶葉市場的銷售形勢也不樂觀。讓茶葉消費回歸到理性消費,中低端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茶葉經營者應該多加關注中低端市場。茶葉是一種飲品,如果人人都能喝得起好茶,人人都能喝上好茶,銷售問題則迎刃而解。
3.3 加強監管,建立茶葉企業可追溯體系
加強執法監管,按照“嚴打、嚴管、嚴防、嚴控”的要求,采取日常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建立“黑名單”制度,著力解決茶葉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茶葉的質量安全。
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將茶葉龍頭企業、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茶企等納入可追溯信息平臺,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實現茶葉的質量可追溯。目前,南平市已有82家茶葉企業(合作社)納入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平臺[4]。
3.4 加大品牌建設
目前,南平市有“武夷大紅袍”“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松溪綠茶”“邵武碎銅茶”“正山小種”“武夷巖茶”“武夷紅茶”等一批地理標志產品。應該加大對這些產品標識的使用管理,加大宣傳,培育出一批享譽中外的品牌。通過建立茶葉專業市場,利用“互聯網+”等電子商務,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時,應加大力度開發茶鄉休閑觀光旅游、茶文化旅游等涉茶旅游項目,延伸茶葉產業鏈,提高品牌知名度,促進茶產業協調發展。
3.5 加快茶葉標準化、產業化建設
在世界高速發展變化的現代,依靠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建設一批茶葉標準化示范基地,以建立生態有機茶園為抓手,重視土壤的改良,推進統防統治,推廣茶園綠色防控和無公害生產技術,全面推行生產過程標準化。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和設施裝備在生產中廣泛應用。
4 結語
南平市茶葉有著悠久的歷史,有過輝煌的成就。結合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通過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走標準化、產業化路子,促進茶葉綠色發展,南平市茶葉一定能再創輝煌。
5 參考文獻
[1] 姚月明.建茶志[M].南平:閩北報社印刷廠,1996.
[2] 金發忠.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自律管控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3):3-6.
[3] 劉曉琴.當前中國茶產業的發展瓶頸與品牌戰略規劃[J].商業研究,2007,359(3):38.
[4] 李圣軍.互聯網時代農產品質量安全智能化監管模式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4):9-13.
[5] 朱德峰,張玉屏,陳惠哲,等.中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7):3404-3414.
[6] 羅瓊,王昆,許靖波,等.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4,28(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