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s,300hPa風速≥50m/s;地面上出現較強的冷高壓,冷高壓底部(玉樹地區)的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越強;高低空散度場配置為高低層均為弱輻合,同時相對濕度明顯"/>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解文璇
摘要 利用常規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場等資料,對玉樹地區12月底出現的2次大范圍大風天氣進行了診斷分析。結果表明,500 hPa風速>20 m/s,300 hPa風速≥50 m/s;地面上出現較強的冷高壓,冷高壓底部(玉樹地區)的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越強;高低空散度場配置為高低層均為弱輻合,同時相對濕度明顯<20%,有利于玉樹地區大風天氣的產生,對于未來12 h的大風預報有一定參考意義。
關鍵詞 大風;高空形勢;物理量場;地面形勢;青海玉樹;2007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25日
中圖分類號 P458.1+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204-02
氣象學上瞬時風速達到或超過17.0 m/s(或目測估計風力達到或超過8級)的風定義為大風。玉樹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大風是該地冬、春季節的主要天氣現象,在預報上有較大的難度,且易產生大風災害。本文利用2007年12月27日與2013年12月25日過程期間天氣環流背景、地面形勢、各物理量場等實況資料分析2次大風天氣過程觸發條件,分析此類天氣過程,研究高原地區災害性天氣,對今后玉樹地區此類大范圍大風天氣預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天氣實況
2007年12月27日14:00與2013年12月25日14:00左右玉樹地區均出現了明顯的大范圍(雜多縣、治多縣、曲麻萊縣、清水河鎮4個縣站)大風天氣,玉樹州大部地區出現的特殊天氣(大風)如圖1所示。
2 高空環流形勢
由圖2(a)可知,2007年12月27日8:00 500 hPa高緯地區為兩脊一槽形勢,烏拉爾山東南部到巴爾喀什湖為一穩定的高壓脊區,貝加爾湖西側至新疆地區為冷槽,巴爾喀什湖西側有-40 ℃的冷中心,中緯地區為西風帶長波型,青海省上空為平直西風氣流,且高空風速較大,青海北部地區風速≥16 m/s,南部地區(玉樹州、果洛州)風速≥20 m/s;高度場與溫度場相交,存在明顯的夾角,說明高空有一定的冷平流。與之對應的300 hPa高空系統配置與500 hPa相似,但西藏南部和貝加爾湖西南側分別有1個-52、-64 ℃的冷中心;青海省上空為較為平直的西風氣流,高空風速≥40 m/s,玉樹地區上空西風風速達56 m/s。
由圖2(b)可知,2013年12月25日8:00 500 hPa東亞高緯地區為一槽一脊型,巴爾喀什湖至新疆地區為高壓脊區,貝加爾湖東側至蒙古地區為冷槽,巴爾喀什湖東側有 -36 ℃的冷中心,中緯地區為西風長波型,新疆東部至青海北部上空受脊前西北氣流控制,青海南部受平直西風氣流控制,玉樹地區高空風速≥20 m/s;且高度場與溫度場存在明顯的夾角,高空存在冷平流。300 hPa青海省為西西北氣流控制,高空風速>40 m/s,玉樹地區上空西風風速為56 m/s。
對比可知,500 hPa風速>20 m/s,300 hPa風速≥50 m/s,高層的冷平流導致大氣層結不穩定,有利于高空動量下傳;玉樹地區受地形影響,海拔高,高空的動量傳到地面的距離短,易產生大風天氣[1-2]。
3 地面形勢
2007年12月27日5:00,巴爾喀什湖地區有1個中心值為1 060 hPa的地面冷高壓,新疆東部有1個中心值為1 022 hPa的低壓與之對應;8:00,地面冷高壓中心位置東移至新疆西北部且強度不變,低壓繼續維持原地不動,但冷高壓前沿移至青海東部地區,且玉樹地區氣壓梯度明顯增強;11:00—14:00,地面冷高壓中心及低壓中心位置和強度繼續維持,但在青海西北部地區出現1個中心值為1 050 hPa的地面冷高壓,且玉樹地區等壓線密集程度增加,氣壓梯度持續增強。
2013年12月25日8:00巴爾喀什湖和貝加爾湖之間存在中心值為1 060 hPa的地面冷高壓,新疆南部有1個中心值為1 040 hPa的地面冷高壓,青海省位于新疆南部高壓底前部;隨時間的推移,高壓中心位置及強度維持不變,青海南部地區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明顯增強。
對比分析可知,地面上出現較強的冷高壓,冷高壓底部(玉樹地區)的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越強,越有利于玉樹地區大風天氣的出現[3]。
4 物理量場
4.1 散度場
由圖3(a)可知,2007年12月27日8:00 500 hPa青海中東部處在輻合區中,其余均為輻散;玉樹北部地區有1個較弱的輻合中心,中心值約為-4×10-5/s;青海西側地區有1個較強的輻散中心,中心值為20×10-5/s。300 hPa上,青海省除小唐古拉山和玉樹地區為輻合外,其余地區均在輻散區中。200 hPa上,青海省除海西東部及環青海湖地區外,其余均在輻合區內,青海西側地區有1個較強的輻合中心,中心值為-30×10-5/s。
由圖3(b)可知,2013年12月25日8:00 500 hPa青海省大部分地區均處在輻合區,在玉樹地區有2個輻合中心,中心值均為-4×10-5/s;青海西側地區有1個輻散中心,中心值為7×10-5/s。300 hPa上,青海省除小唐古拉山和海西大部外,其余地區均在輻合區,青海西部有1個5×10-5/s的輻散中心。200 hPa上,青海省除小唐古拉山、青海湖以東在輻散區外,其余均在輻合區,其中海西偏北部存在1個輻合中心,中心值為-2×10-5/s。
綜上所述,玉樹地區散度場高低空配置均為弱輻合,有利于大風天氣的產生[4]。
4.2 相對濕度場
分析2007年12月27日8:00和2013年12月25日8:00 500 hPa相對濕度場可知,2007年12月27日8:00玉樹地區上空相對濕度在6%~14%之間,2013年12月25日8:00玉樹地區上空相對濕度也在6%~14%之間。2次過程期間玉樹地區上空相對濕度明顯<20%。
5 結論
2007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25日玉樹地區出現4個縣站大風天氣是受西風急流和地面冷高壓共同影響的結果,各物理量場參數也有較好的反映,可得出以下結論。
(1)500 hPa風速>20 m/s,300 hPa風速≥50 m/s,高層的冷平流導致大氣層結不穩定,有利于高空動量下傳;玉樹地區受地形影響,海拔高,高空的動量傳到地面的距離短,易產生大風天氣。
(2)地面上出現較強的冷高壓,冷高壓底部(玉樹地區)的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越強,越有利于玉樹地區大風天氣的出現。
(3)玉樹地區高低空散度場配置為高低層均為弱輻合,同時相對濕度明顯<20%,有利于該地大風天氣的產生,可以作為未來12 h玉樹地區出現大風的預報指標。
6 參考文獻
[1] 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等.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4版.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2] 王江山,李錫福.青海天氣氣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4.
[3] 姚學祥.天氣預報技術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1.
[4] 楊麗敏,文勝軍,黃佩宇.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風天氣成因分析[J].西藏科技,2013(1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