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蓮 詹興平
摘 要:以漫畫為載體的作文,由于漫畫本身的形象性而提供了聯想和想象的感性材料,使聯想和想象有了生動的形象依據,降低了作文構思的難度。教師應指導學生解讀漫畫,把握主旨;營造氣氛,鼓勵創作;選好角度,展開聯想。
關鍵詞:漫畫;作文教學;創作
以漫畫為載體的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圖畫,較之文字材料作文,增加了“讀圖”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自由度——可以寫成文學評論或畫面說明。
一、解讀漫畫,把握主旨
漫畫既有生動形象的畫面,又有詼諧雋永的語言,妙趣橫生,發人深省,給人以啟迪。可是對于一幅漫畫,并非所有人都能讀懂它的奧妙,更何況是年僅十一二歲的小學生。因此,指導學生正確解讀漫畫顯得非常必要。
(1)讀懂畫意。讀畫,是從形象到本質的思維過程。讀一幅漫畫,要求學生全面觀察內容,看清圖上畫了哪些事物?反映了什么主題?尤其是那種“無題”畫,更要認真觀察,細致推敲,不放過任何微小之處,包括標題文字。以漫畫《這段木頭里一定有蟲》為例,畫面的內容是:在一片樹林里,有個人拿著斧頭正朝一棵大樹砍去,一只啄木鳥飛來,落在他的肩頭,啄著他的腦袋。旁邊還有一行字:這段木頭里一定有蟲。然后要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為什么要砍樹?啄木鳥所說的“這段木頭”指的是什么?“腦袋里的蟲”指的是什么?若能把這些問題解答出來,才算是具備了一定的漫畫解讀能力。
(2)把握漫畫的主旨。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和分析的結果,找出漫畫的主題思想。就《這段木頭里一定有蟲》這幅漫畫而言,它的主題思想是:某些人貪圖利益,濫砍濫伐,破壞自然環境。這種缺乏環保意識的惡劣行為應予以制止,并受到強烈譴責。
通過以上步驟,教師可逐步指導學生解讀漫畫,注意漫畫獨特的表現手法,把握漫畫的主旨。學生再碰到其他漫畫作品,就可觸類旁通,迎刃而解了。
二、營造氣氛,鼓勵創作
為了讓學生了解漫畫,筆者一方面讓學生課外搜集一些漫畫作品,在教室里建漫畫專欄,開辟漫畫角,組織大家欣賞、品評,提高是非、善惡、美丑的辨別能力。漫畫專欄、漫畫角做到常換常新。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鼓勵他們進行漫畫創作,選出優秀的漫畫作品在專欄展出,形成濃厚的漫畫氛圍,使學生從中得到美的熏陶,從一幅幅漫畫作品中獲得快樂,并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
實踐證明,許多原先懼怕作文的學生,對漫畫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選材自由的漫畫作文,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寫作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對每一幅漫畫都有獨特的見解,每一篇作文都是學生個性張揚的體現。
三、選好角度,展開聯想
不管寫哪一類漫畫作文,把握寓意是第一關。除了弄清畫了哪些內容,還要聯系現實生活思考,看看漫畫有哪些隱含著的意義。漫畫的畫面意義與現實生活是有直接聯系的。在審讀漫畫的時候,可以多角度理解,以便打開思路,但在確定寫作內容的時候,就必須選取某一個角度,抓住一“點”,深入鉆探,而不能面面俱到。否則,文章內容過于繁雜,便不利于表達。
此外,因為漫畫所展示的畫面是靜止的,作文時如果局限于畫面,思路就會受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拓展那一瞬間的情景,將畫面外的內容補充進來,這樣才能使畫面的意思更完整,讓靜止的人和物“活”起來。
任何一幅優秀漫畫都是眼光敏銳、思想深刻的佳作,漫畫作者通過特定的畫面來揭示深邃的思想內涵。這些“思想”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反復思考所得。如漫畫《小烏見大污》,就是通過一條烏賊見到污水排放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呼吁人類要保護環境,愛護家園。若能引導學生在畫面意義的基礎上聯想到新的內容,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啟迪作用。
實踐證明,漫畫作文教學,避免了傳統作文過分求同單一的弊端,符合小學作文教學從內容入手的基本原則,也體現了小學作文要以兒童的實際生活為內容,提倡說真話、抒真情的現代作文教學觀。借助漫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走進作文、走進生活,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觀察、想象、思維、創新能力都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林春燕.淺談漫畫與作文教學[J].新校園(閱讀版),2018(1).
[2]向愛芳.淺談漫畫作文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