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偉
一、消極思維的危害性
長期的消極思維方式會影響學生判斷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心理過程會更趨向于單一化、刻板化,缺乏更多、會更靈活的面對生活的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消極思維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知識的吸收等方面產生聯動消極影響。
二、班主任要重視小學生消極思維方式的影響
小學生認知辨別能力較差,會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系列錯誤的思維方式。靠小學生自身很難發現自己形成的消極思維方式。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家長的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會導致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班主任不要簡單地認為家長與家庭要對學生性格養成負有主要責任,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也會對小學生的心靈產生不可推卸的影響作用。班主任要長時間地觀察判斷,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對消極思維方式給予充分的引導,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三、具體的消極思維方式及應對策略
(1)消極主義。“對大多數情況看成其最壞的結果的一面。”有些學生遇到問題就喜歡往壞的方面聯想。班主任面對消極主義思維方式的學生,要積極鼓勵他們朝好的一面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要引導學生朝好的一面進行努力,要看到事情積極有利的因素,不要過分強調負面的影響。
(2)推卸責任。“把責任轉移到他人身上而非自己承擔。”往往教育小學生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責任心的過程,部分學生存在推卸責任、愛找借口的毛病,其實更多是學生的一種思維方式。班主任要在日常的班集體管理中加強學生的責任心教育,防止學生形成責備他人的思維習慣。讓學生正視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既不要有過多的壓力,也不要推卸責任。
(3)完美主義。“將超人的標準強加到自己身上。”有些學習不錯的學生,往往用一種完美主義的思維方式,去強迫自己,對自己要求高是好事情,如果有太過要求完美的傾向,就需要班主任提醒學生,不要過于強迫自己,讓學生以一顆更平常的心態,積極的思維方式去面對生活。
(4)極端思維。“把任何一件事都看成極端的情況(好的或壞的),沒有中間狀態。”這一點上對小學生不能有過高的要求,但是這種簡單的思維方式往往對學生的一生都具有危害,所以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引導過程中,要讓學生避免非黑即白,引導學生看待問題不要極端化。
(5)應該思維。“為本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而責備自己。”這種消極的思維著眼點在于責備自己,而并非積極改正。因為自己的該做的事情而沒有做,造成學生內心中對自己責備過度,反而讓學生只停留在責備自己上,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去改正錯誤。班主任在面對此類思維方式的學生時,要安撫學生內心的恐慌,要繼續鼓勵他們更積極地面對失誤,要以積極的行動去替代消極的責備。
(6)夸大。“把對象放大”,小學生中普遍存在這類夸大的現象,不要忽略某些學生長期養成的夸大思維方式,尤其在學生處于高年級的狀態時,應該逐步避免形成這種消極夸大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更真實地面對實際學習過程中的遇到各種問題,避免他們陷入一種習慣性夸大的思維方式之中。
四、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由消極思維向積極思維的轉變
消極的思維方式,并非是完全固定不變的。因此,學校班主任的有益引導是學生獲得積極思維方式的一種有效途徑,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班主任要積極地引導學生用積極的思維方式替換消極的思維方式。對于積極思維方式,核心在于班主任要鼓勵學生面對困難、面對現實,安撫小學生的負面情緒反應,避免學生陷入消極思維的陷阱之中,讓學生拓寬思維的視角,讓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慧.小學生消極情緒分析與對策[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2(12).
[2]周永靜.如何疏導小學生消極情緒[J].素質教育論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