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改的深入,學校越來越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培養學生自主管理,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發現和認識自我價值,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才能實現自我管理和自主發展,最終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和生活品質的“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班級管理;自主管理;核心素養
一直以來,我校在“生本德育,和諧校園”的主題架構下,積極研究,大膽實踐,努力打造以“核心素養為宗旨,自主管理為主線,活動體驗為載體,多方參與為推手,發展評價為杠桿,全員育人為保障”的德育新格局,旨在引導學生樹立自主管理意識,挖掘自主管理潛能,形成自主管理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一、 實施團隊自主管理,打造班級和諧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靈魂,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對班集體有著教育、凝聚和規范作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堅持“自主管理”的原則,從學生興趣愛好、家長素質、家庭氛圍和教師的個性特長等因素出發,讓學生自主思考和選擇班級文化特色,引導全體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班級文化建設,構建獨特風格的班級文化。
(一)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環境建設。教室不僅是學生學習、生活、交往的主要場所,還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陣地以及師生交流情感的地方。因此我根據班級特色,把教室墻壁劃塊分割,設計心愿墻、作品墻、照片墻、榮譽墻等,教室的四角還可以安排成圖書角、自然角、科技角、書法角等,由不同的團隊承包完成,鼓勵團隊中的每一位同學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參與教室的布置,使得教室的每一面墻都會說話,每一處環境都能育人。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增進情感,在無形中鍛煉能力,強化主人翁意識。
(二)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嚴格的管理制度。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制度來保證。由全體同學共同制定的班級制度、考核標準更具有生命力。此外,團隊可以自定團隊公約和目標等,凸顯團隊特色,打造團隊特色文化。
(三)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主要指結合班級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在班級師生中所呈現的一種風貌。屬于觀念形態層,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深層次要求。
1. 打造特色班級文化
基于班級實際,學生共同設計班徽、班旗、班級口號等,形成班級的主流精神導向,呈現積極向上的態度,使學生產生對班級文化價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例如,我們班提倡友愛他人,和諧共處,互相幫助,因此班級精神歸納為友愛、和諧、互助這三個詞。班徽中一雙手擺成愛心,里面是一個七(4)班組成的船,寓意是指在這個班集體中,大家要團結友愛、同舟共濟。班徽最上方是一只和平鴿,象征和平、友誼、團結,而底色藍色則代表著大海和天空,寓意揚帆起航,自由翱翔!
2. 打造個性團隊文化
班級遵循“六個一”的原則構建小組文化、打造團隊名片。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特色的團隊名稱;一個團結拼搏奮發向上的響亮團隊口號;有一套嚴格細致、有約束力的團隊公約;有一個激勵小組成員積極向上的團隊目標;一個明確的組內分工以及和導師拍攝一張個性化的合影。
3. 活動助推文化建設
自主管理需要豐富的集體活動助推,核心素養需要在集體成員積極的體驗中得以發展。因此,班主任和教師一方面可以在常規性教育教學活動中創新活動方式,創造更多的交往合作的機會,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紅色教育、感恩教育、各種競賽、節日主題、公益環保動、考核激勵等活動抓住教育契機,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增進同學的情感、感受合作的力量,增強班級凝聚力、向心力,形成良好的班風,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
二、 建立長效輔助機制,助推團隊自主管理
在班級自主管理中僅靠文化建設、活動助推,不能充分挖掘自主管理的教育資源,還需要一些輔助機制參與到班級自主管理中。因此,學校進行了實踐探索,從導師幫扶、家校合力、社區聯動、星級評價四個方面輔助推進。
(一) 推行特色導師制,締造美好師生情
學校秉承“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積極探索學校全員育人工作管理新模式。以“六個一”為抓手,建立以班主任為核心、任課老師為補充的班級成長導師團隊,依據“小組申請、師生互選、學校考核”相結合的原則,為每個生本小組的學生選配導師,開展“導學導育”活動,使教師從學生的“學業導師”真正成為“人生成長導師”,實現“教師人人是導師,學生個個受關愛,人人皆是教育者,人人都能受教育”。
(二) 建立培訓機制,提升育人水平
家長學校是指導家庭教育的重要陣地,對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家長申請——班級推薦——學校審核組建班級、年級和校級三級家長委員會,形成學校辦學的參謀機構。組建優質的“家教”師資隊伍,成了以班主任為主力軍,以外聘專家、校領導、學校專職心理老師、五老、優秀的教師和家長代表為輔的家教團隊,通過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家長學校教育專題培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全面提升家長的整體素質,提升合力育人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氛圍。
(三) 利用社區資源,拓寬育人渠道
大多數學生生活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域——社區之中,而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等,這些資源對學生有很大的親和力和吸引力,所以學校可以把社區作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建立活動基地,積極鼓勵、引導和支持學生走進社區,在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增長課外知識技能,增強社會責任感,發展核心素養。
(四) 實施星級評價,促進自我管理
根據學校的自主管理模式,探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從自主管理、月主題活動參與、行為規范執行、學習情況等方面形成一套操作實用的學生評價體系,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定形成學生的綜合評價,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規范習慣的養成,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自主管理”強調獨立、自主,提倡在實踐教育活動中,有步驟、有系統、有目的地學習、練習、運用自主管理的技能,學會自我教育,自主發展,自主管理。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宗旨,自主管理為主線,活動體驗為載體,多方參與為推手,發展評價為杠桿,全員育人為保障”的德育模式,引導學生樹立自主管理意識,挖掘自主管理潛能,形成自主管理能力,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作者簡介:
馮卉,江蘇省揚中市,揚中市新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