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初中生來說,體育是學習任務中一門不可或缺的科目,初中體育教學既能夠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還可鍛煉其意志力和耐力。在初中體育課堂上,課前熱身活動能夠對最終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讓學生從身體和心理上一起進入到運動狀態,降低他們的受傷風險。筆者針對怎么提高初中體育課前熱身活動效率進行試論,并制定一系列適當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前熱身活動;策略
一、 引言
初中體育課堂由多個教學環節構成,課前熱身活動屬于其中之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著異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課前熱身活動,主要目的是降低學生在后續訓練中的受傷概率,提升人體機能免疫力,使其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消除他們的恐慌心理,將身體和心理調整至最佳狀態,以此迎接課堂上強度更高的練習,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 理論實踐有機結合,煥發學生運動熱情
現行的初中體育課程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訓練兩大部分,不能完全依靠操場上實實在在的身體訓練,離不開相應的理論知識作支撐,在課前熱身環節也是如此。要想提高初中體育課前熱身活動的效率,教師需結合具體要教授的運動項目進行設計,注重理論實踐有機結合,花費一定的課前時間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使他們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體育項目。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運動項目的視頻,演示標準的動作,借助多媒體技術,使其更好地領悟各個動作之間的連貫性,深化印象和記憶,煥發他們他們學習體育知識和參加身體鍛煉的熱情。同時,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前環節應當明確熱身活動的訓練項目、內容、目的和注意事項等,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課后需根據學生的具體訓練效果進行歸納和總結,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并在下節課課前組織學生復習,鞏固學習過的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消化理論知識,在實踐環節細心示范,為后期練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比如,在進行籃球項目教學之前,教師可在課前熱身環節播放一些籃球比賽的視頻,或者一些基本動作的分解,包括運球、傳球、接球、投籃等,讓學生觀看標準的籃球動作和技巧,使其初步感受到籃球運動的魅力,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運動熱情。
三、 合理安排熱身強度,順利開展體育運動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課前熱身活動并不是真正的項目學習或專項訓練,而是幫助學生活動身體,由文化課學習轉變為身體鍛煉,及時調整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態,為新課學習做準備。因此,初中體育課前熱身活動應當注重運動的強度,這對初中生來說是異常關鍵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身體正處于發育時期,難以承受高強度、高負荷的訓練,課前熱身活動的目的是使其慢慢進入到運動狀態。初中體育教師在設置課前熱身活動時不能過于盲目和隨意,需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與自身狀況適當安排。在課前熱身活動的開始環節,強度不能過大,使學生在心理與身體兩個方面都擁有一個適應過程,以至于在后續的正式訓練中不出現意外受傷或損傷,促進體育運動的順利開展。同時,針對競賽類的課前熱身活動而言,教師需在比賽之前大致了解學生的身體情況,考慮到他們的運動負荷程度,確保運動量的適宜,要為課堂訓練留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當然也不能特別過剩,過小或者過大都影響到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如果過分地消耗體力,既影響課堂訓練和教學進度的正常進行,還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反而影響到他們身體的正常發育,及對體育訓練的態度,這充分說明課前熱身活動強度是否合理安排的必要性。
四、 不斷創新熱身內容,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當前,不少初中體育課前熱身活動訓練項目十分乏味枯燥與機械沉悶,缺乏靈活性和多變性,很難真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訓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甚至讓他們對體育鍛煉產生消極態度或厭學情緒。這就要求初中體育教師在具體的課前熱身環節,應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與束縛,首先結合學生的訓練情況恰當調整熱身活動的內容,不斷更新與補充自身的理論知識,及時創新教學方法與轉變教學思路,豐富與完成課前熱身活動的項目與內容,提升課前熱身的吸引力與趣味性,使他們對每次的課前熱身都有所期待與渴望。同時,在進行課前準備時教師需關心學生的身體狀況,確保熱身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健康為前提,創新訓練機制與方法,為最終教學目標提供優質服務。當前,課前熱身內容也可以采用動作演示、圖文并茂、視頻播放等內容,組織學生在小組內思考、討論和辨析問題,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其中。諸如,在立定跳遠教學的課前熱身環節,教師先展示動作,詢問:同學們,你們覺得跳躍動作的受力關節有哪些?當學生正確回答之后,追問:如何保護這些關節?通過一系列問題,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學習立定跳遠時的注意事項,讓他們在實際練習中更加小心謹慎,積極配合教學工作的開展,從而避免受傷現象的出現。
五、 熱身活動形式多樣,輔助課堂教學實施
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課前熱身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固定,很難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和動力,甚至產生排斥心理,他們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實踐中,無法真正發揮出熱身活動的教育意義,身體也不能得到鍛煉。初中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善于觀察和了解各個學生的不同愛好,精心設置多種多樣的課前熱身活動,同相關運動項目中的動作和技術有機整合在一起,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充分發揮他們個人主觀意識,使其產生強烈的挑戰渴望,提升課前熱身的質量與實效性。因此,在開展課前熱身活動時,教師可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動作演示,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或者鼓勵學生自主編創課前熱身項目與形式,改善他們熱身訓練的參與度,并體現出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和內容;也可以使用小組輪流編寫課前熱身方案的形式,推動整體學生均參與進來,使缺乏自信心和表現能力不強的學生獲得鍛煉與認可的機會。如此,采用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課前熱身形式,不僅可以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與情感,還可以極力發揮學生的個人主觀能動性,切實提升課前熱身活動的可操作性與可行性,輔助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和訓練計劃的順利實施,為身體鍛煉提供更多的助力。
六、 總結
在初中體育課前熱身活動中,教師需深刻意識到該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和作用,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運動項目切入,從理論結合實踐、熱身強度、創新內容和豐富形式等多個方面提高課前熱身活動的效率,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扎實根基。
參考文獻:
[1]謝奕南.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性的策略[J].考試與評價,2018,(03):23.
[2]陳秀麗.初中體育教學準備活動的開展策略[J].科普童話,2017,(19):77.
[3]劉冰.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上好初中體育課[J].中華少年,2017,(04):218.
作者簡介:
徐國防,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清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