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平??
摘 要:素質教育的提出與推行,對初中美術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注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美術教育是通過各類美術作品反映生活、反映社會、反映個人的思想情感與思維方式,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初中生處于思維與觀察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這一時期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可取得顯著成效。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程教學;興趣培養;策略
國民接受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初中階段的教育是影響學生學習、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個體的思維發展與習慣養成有著重要意義,也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階段。初中美術對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與觀察力等有著積極作用。近年來,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日趨明顯,并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一定進展。筆者就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進一步探討如何高效地培養初中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
一、 創設良好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采取巧妙的教學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某些事物產生濃郁興趣,就會自主進行探索與學習,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接受知識,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學習積極性,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因此,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中,需注重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了解學生的思維波動與學習效果,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在課程教學中,采取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教師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學習意愿,使學生得以切實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進而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習得相應的美術知識與繪畫技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更加尊重教師,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美術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知識的熏陶,提升藝術素養。例如,在學習“奇妙的肌理”這一單元時,教師需引導學生明確肌理的概念及表現形式,意識到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是表達人對設計物表面紋理特征的感受?,F代商業設計中常常會將各種肌理作為裝飾用,并形成獨特的風格,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搜集存在于自然界、經過后期加工等其他形式的肌理圖案,開展圖案鑒賞課,在這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情境中,可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 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與深入推行,教育對初中階段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诖吮尘?,仍有部分初中美術教師故步自封,不愿突破傳統教育的束縛,仍沿用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自身的教學素養始終得不到提升,這就阻礙著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與發展。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初中教師應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感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學每一環節的設計與實施,確保初中美術課程教學能夠有序實施。
初中生在學習美術知識過程中,處于懵懂狀態,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有著明顯區別,美術學科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修養,這就需要教師轉化傳統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的內容與形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中國古代書畫”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講述中國古代書畫的流派與代表人物、手法與意境,創造情境與時代背景等相關知識,并為學生播放中國古代的輕音樂《漁舟晚唱》《文王操》等古典名曲,介紹中國古代各時代背景下書畫的創作方式,并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畫作,促使學生深入了解畫家繪畫時的情感與語境,引導學生對各朝各代美術作品進行思考和質疑;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畫家通過哪種繪畫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不同時代不同畫家如何表達自己的內心審美?通過這種方式充分發掘學生的情感與審美體驗,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氛圍內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
三、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年齡尚小,身心發展并不成熟,內心脆弱而敏感,處于逆反期。長期接受傳統教育,使其產生較強的厭倦心理,因此,初中美術教學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感受,創新教學模式,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通過各種途徑展示出來,有效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教學目的。對于課堂教學而言,課堂是學生接受美術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應建立高效課堂,確保學生的美術知識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美術教學注重實踐性,且其中不乏大量概念興致知識,僅憑教師的口述,學生往往難以完全掌握,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可借助當前現代化教學設備,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教學,使學生對美術知識有一個直觀感受,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教師可選擇貼近實際生活的素材,將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親切感,使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形象。例如,在教學“整體形象的塑造——CI設計”這一單元時,教師可選取學生接觸過的工業設計,向學生介紹CI設計的概念與實際作用,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存在的CI設計;在學生對CI設計有一個基本了解之后,教師可提問學生:CI設計是什么樣的一種存在?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應用CI設計需具備哪些條件?教師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學,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和探討CI設計的相關知識,了解CI設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作用,強化學生對CI設計的概念理解,明確商業設計中CI設計的地位。借助循序漸進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好美術知識,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轉換自身的教育理念,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意愿,科學實施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藝術素養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莊美兒.初中美術課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培養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7(04):157.
[2]胡轉樣.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創新能力的探索[J].新課程(下),2016(12):155.
[3]趙鳳霞.探析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15(50):183.
作者簡介:
王皓平,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清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