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娣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戰略課程,長期以來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新媒體的橫空出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多種不確定因素,其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從當前中國高等院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新媒體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找到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疲軟的對策,則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主要難題。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46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strategic cour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many uncertain factor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v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ound. This is the main problem facing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新媒體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所謂新媒體,按照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彭蘭教授對未來媒體發展趨勢預測時所提出的一個概念——就是“萬物皆媒”。[1]從互聯網搜索結果來看,新媒體并未有統一的說法和概念。一般而言,新媒體特指在媒體介質不斷變化、更新環境之下,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技術并通過國際互聯網、無線通信網以及有線網絡等渠道及手機、電腦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相對于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等實體媒體的傳播效益和受眾廣度而言,新媒體始終具備即時性與交互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等傳播優勢和現代特征。正是新媒體所具有的這些特征和優勢,才能在網絡泛化和社會“二重化”時代顯現出勃勃生機,因此,傳統主流媒體的“灌輸式”宣傳則與當今時代漸行漸遠了。
就當今時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網絡泛化加劇和社會“二重化”的形成以及新媒體的橫空出世,對高校里的青年學生的沖擊是不言而喻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再也無法適應“萬物皆媒”環境下高校青年學生的精神和思想需求了。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存在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高校青年學生主流信仰意識不足。當代高校青年學生多是90后,沒有經歷過革命戰爭年代炮火硝煙的洗禮,沒有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年代的艱辛與磨難,因此,對主流信仰基本停留在課本認知之上。另外,學生缺乏深入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原動力。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方法落后陳舊,老套的灌輸式的教育不能吸引學生主動接納主流意識形態。我們知道,當代高校青年學生是從高中升上來的,其在高中階段接觸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思想政治修養等課程,到了大學還需要學習這些課程,就顯得毫無新意,毫無興趣,毫無積極性。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材版本及內容陳舊、落后。我們知道,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近現代史綱要以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主干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多有重復,課本內容又長時間得不到更新,純粹的說教根本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過場”現象嚴重,教學管理部門在排課程表的時候,往往把這類課排到學生最不愿意上的時間,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使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跟上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形勢和新媒體的不斷涌現,改革和加強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 新媒體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世間萬物存在之法,變化是唯一不變的規矩。新媒體取代傳統媒介成為新寵,符合辯證法的哲學原則,其所以風靡于世,自有其興盛的理由。從正面來看,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正是新媒體具備傳統媒介不具備的諸多優勢,才使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主體迅速擺脫以前尷尬的狹隘境況而將目光轉移至此,這種新媒體所具備的基本優勢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分析:
其一,新媒體的不斷涌現及諸多平臺基本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的即時性,從而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滯后的缺點,加速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實效性,極大提高了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其二,得益于新媒體諸平臺的靈活移動性能,新媒體為當前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掃清死角,拓寬了高校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到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和信息,從而使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有機融合,并使這些莘莘學子的思想健康成長。
其三,新媒體強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功能,使受教育者從被動的接受知識向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教育者的身份轉化,由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身份和角色就順利地實現了互動和躍遷,而這就更加有效地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然而,凡是都有其兩面。從反面來看,新媒體傳播方式及實效并不是沒有瑕疵,新媒體的缺陷正像其優點一樣明顯,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信息的無限量涌入,勢必影響和干擾受教育者的判斷能力。由于每個受眾都是有發聲的機會和權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真偽與優劣就會呈現出真假難辨之現象,如何審查并篩選對我們有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則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最大難題。
其二,如何有效監管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是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出現的一大空白點。可以說,在“萬物皆媒”的時代,每個主體都可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傳播者,他們所表達的內容和散發出來的信息到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是否符合中國共產黨的宣傳主張,是否能夠威脅到黨、國家以及人民的真實利益,抑或他們能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到底都不能確定,監督就更難了。
其三,如何懲治、裁罰并消除通過新媒體散播出來的負面能量也是一個難點。與此同時,對于一些僅違背倫理卻不違反法律的不當言論如何制裁,如何消除不利影響,是事后需要處理所難以一刀切的。在新媒體時代,這些處于監管空白區域的言論給社會、廣大受眾及高校廣大青年學生帶來的傷害和負面清單是目前還無法完全克服的消極影響。
3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凡是必有兩端,有機遇就有挑戰。針對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復雜性,習近平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2]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發展創新。
在新媒體廣泛普及時代,國家和高校必須牢牢把握住思想意識形態陣地主動權,打好網絡泛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工作的硬仗,具體辦法如下:
其一,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群體主體和主導者,必須大力加強高?!肮倜健逼脚_——如“官微”等的建設和創新,如高校黨委和團委必須積極主動抓好黨、團這塊極其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宣傳陣地,使校級黨、團“官媒”平臺——“官微”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戰場和堡壘;各個二級學院的黨、團機構也要建設、管理好學校中層“官媒”平臺——“官微”,以正向、公平、正義、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內容,凸顯并宣傳好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以及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和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廣泛、有效的愛黨愛國愛中華民族的正向教育。
其二,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發揮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了課堂上向學生正面傳輸思想政治教育的課本內容之外,還必須建立起宣傳馬列主義以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官微”平臺,以便讓學生及時看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和動態信息。
其三,適應新形勢,徹底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授課方式,使新媒體以課件形式進入課堂,給學生呈現出一種以聲、光、電等影、音資料表現的視覺體驗,讓學生在感同身受的情況下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讓課堂自始至終充滿意識形態和價值理想的安全教育氣氛,使學生在感性影音資料視覺沖擊中主動充滿愛國情懷,浸潤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教育之中,從而激發出學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渴望和青春活力。
其四,新媒體教育雖然多姿多彩,但日常傳統教育絕不可少。新媒體教育與傳統日常教育相互補充,互相滲透,在教育內容上強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在教育方式上,采用新媒體與日常教育互相結合,以凸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并做到方法創新,達到守住意識形態主陣地,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的理想,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能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新媒體傳播方式,又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五,充分發揮高校各種學生組織、團體、學生會等的功能,把學生組織建設成高校黨、團委領導下的溝通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使學生能夠在高校學生組織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從而起到學生組織的宣傳目的。對各式各樣的學生組織來說,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是它們存在的宗旨,通過學生組織“潤物細無聲”[3]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時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通過以上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及對策的提出,我們有理由為未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到欣慰,因為,我們既然抓住了問題的關鍵,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應該去付諸實踐,以改變這種落后的教育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彭蘭.未來媒體發展趨勢是“萬物皆媒”.新聞論壇,2015.6.
[2] 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6.12.9.人民日報.
[3] 吳曉琴,孫大永.現代大學制度視域下高校學生組織的創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