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泳波
摘 要:
伴隨著這幾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國內學者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而且研究角度也越來越廣泛,研究方向也更加多樣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迫切需求與之發展相適應的專業人才。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把住人才培養的質量關。因此,創性思維的理念培養、創業實踐的專業能力培養以及學生思想政治整體素質的培養這“三駕馬車”構成了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文獻分析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中國的興起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末期,進入21世紀以來,因為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也越來越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開始增多。通過在中國知網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主題進行檢索并配合線下對圖書館資源進行檢索,可以發現目前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有關的研究較多,研究的方向也各不相同。截至2018 年 6月26 日,在中國知網上以 “創新創業教育”為題搜搜,相關文獻有30138條,最早的文獻出現于 1999 年,距今近 20 年。本文主要是從文獻分析的視角,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進行解析,并探討了此課題未來研究趨勢和方向,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的研究
(一)關系論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聯系緊密,很多學者從兩者的關系著手進行研究。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原有的創業教育的基礎概念上引發出來的概念,還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更加關注理念以及態度的引導和生成,而創業教育更加注重對實踐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傾向論
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出現以來,不論是從實踐還是從理論角度,學者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有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卻一直都存在爭議,這主要是因為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就是一種創業教育,傾向性較為明顯,也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心理狀態上的教育,但是不論哪種觀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都較為偏向創業教育。
(三) 超越論
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教育以及創業概念的疊加,而應該是在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的超越。比如說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出具有實踐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開拓型人才,這就是對于傳統創業教育人才的突破和超越。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的研究
(一)單一模式
高校創新創業單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以下幾種。第一, 李占平的“云創業平臺”模式。第二,馬永斌的“生態網”模式。除此以外, 文獻中還有不少關于單一模式的研究, 比如: 降雪輝提出的“互聯網 +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董世洪等提出的社會參與的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許朗等提出的項目參與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等等, 這些構想都是從某個切入點展開并貫穿整個模式構建過程的始終。
(二)多類模式
多類模式根據學者的分類有諸多不同。首先, 可以按照創新創業教育的對象進行分類,其次還可以以學校的研究進行分類,最后還可以通過粗航信創業的要素進行分類。不同的分類模式下對應的是從不同的視角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的研究。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問題的研究
(一)認知問題
眾多學者認為,阻礙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問題之一,就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存在問題,其中包括社會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認可程度不高、高校對學術價值認可程度不高。認知問題直接決定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通過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反饋,會直接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行為問題
經過學者的研究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阻礙因素中還會受到行為的困擾,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首先,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中的師資力量存在不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專業性、學歷構成以及職稱情況都存在不足,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不足。其次,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不夠健全,很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好吃呢個開設都只是作為高校教育中的一個較小部分,并沒有將其看成是常態化進行開展。另外,現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還需要從政策實踐中獲得保障,如果缺乏系統的、完善的保障,即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做得再好,也難以實現長久發展。
四、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研究
(一)內部推動
學者認為,要想改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首先要做好內部工作,需要重新認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從學校開始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材、內容、硬件和軟件教學設施等進行重新的投入和審核,重新定義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才能夠確保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夠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認可。
(二)外部聯動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雖然都存在高校內,但是如果想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長遠的、廣泛的發展,就需要建立密切的外部聯動關系,通過和政府政策進行協調發展,和企業需求進行協調發展,以及與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進行協調發展的方式,進一步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創造更加全方位、立體化的外在條件。
五、當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研究不深
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創新創業教育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其內涵與外延都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從理論上而言,新時代背景如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良性發展,整合資源,平臺聯動,產教融合等以及高校如何實現從創業型大學轉變,都是需要解決的難點。
(二)實證研究不多
基于大學生本身的創新創業實踐項目的實證不多,缺乏對現狀、原因和影響因素、有效路徑的有效分析。此外,跨學科、跨專業、多元視角下的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
(三)樣本定量研究不夠
目前國內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對基于體系、模型建設,多為定性的研究法,跨學科、跨專業研究不足,深度不夠,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還較少,中西方比較研究視角更少。
六、關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未來研究趨勢的展望
(一)進一步明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
目前學界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還沒有確定,并且不同的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從而也就帶來了很多后續研究上的問題,如果不對這個問題進行解決,不僅會帶來學術研究的混亂,也會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工作帶來困擾,也不能向學生、公眾傳達出一個統一的概念,從而會帶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在未來有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中,一定會進一步明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這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未來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斷發展的前提基礎。
(二)明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教學地位
針對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地位不被重視,造成教學資源缺乏、專業教師隊伍缺乏以及其他的教學問題,因此要想實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學者們認為必須要進一步明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地位,改變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尷尬處境。以哪些具體的手段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就成為了后續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三)創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的存在,是為了確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保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在現有的研究中,學者們關注的重點還是在于較為片面的問題,通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有些問題會實現自主完善,但是建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機制則需要更多針對性的研究,并且在短時間內難以趨于一致。
通過以上論述,能夠認識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現狀以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所關注的重點,并且能夠了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希望文章能為相關類型的研究提供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翠英、羅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7年12期.
[2]劉錦峰.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職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7年03期.
[3]王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當下困境與路徑選擇[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4]鄧淇中、周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與對策[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年01期.
[5]任浩瓊.我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7年06期.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6年度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作品為載體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為例》(課題編號ZJGB2016064)階段性成果、湖南省2015年科學研究一般課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意作品微信營銷系統研發與應用》(課題編號15c046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