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燕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將網絡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成為教學發展的新趨勢。因此,高校建設智慧課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保障學習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思政課發展的方向。本文將從智慧課堂角度出發來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客觀分析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現狀,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網絡技術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構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現狀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實現課程教學目的,將教學活動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進行組合而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簡明的教學結構框架和教學活動操作范式[1]。在電腦普及的21世紀,絕大部分高校都已經普及了多媒體教學,作為公共課的思政課來說,大部分教師上課都是運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形象、具體的教學資料,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已經不再僅限于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PPT內容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將課堂還給學生,這需要轉變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利用網絡資源。因此,建立“智慧課堂”,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轉變的主要方向,高校要改變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必須要認識到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在以下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原因
1.思想理念滯后
第一,教師教學理念滯后。教學理念是認識的集中體現,而在當前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主要以灌輸教學為主,忽視學生主體性。教學過程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無法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青少年是互聯網運用的主要群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互聯網的運用,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將課堂交給學生,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二,學生學習興趣淡薄。在課上,目前高校思政課普遍抬頭率較低。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看課外書,補覺等,做著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學生很少有主動學習的意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思政課理論性較強,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加之高校思政課的許多學習內容,學生在中學階段就有所接觸,但因為升學壓力,部分學生就思政課的學習是停留在表面的,甚至認為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就是一些大而空的理論,只要背熟就可以,因此在大學階段很難對思政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下,各高校雖然都開設了圖書館、教學網站等現代教學資源,但是大部分學生利用網絡都是逛網站,刷朋友圈等,學生對網絡性的教學資源利用率低。
2.教學內容陳舊
理論教學內容陳舊。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擁有的信息已經不再具有優勢,學生利用互聯網可以在第一時間了掌握大量的信息。學生關心時事,關注時政熱點,對重大的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充滿興趣,渴望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和老師交流。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理論性強,部分教師上課照本宣科,很少能夠將理論和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結合起來,進行正面剖析。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將理論和現實結合起來,利用理論去剖析世人關注的時政熱點問題,直面時政熱點,同時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探討。
3.師資培養不足
學校對思政課的師資培養不夠。第一,大部分高校專業的思政課教師較少,部分高校甚至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高校思政課相臨或相關專業的教師都可以勝任思政課的教學。比如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形勢與政策課程大量是由學校的行政人員或者輔導員任教,他們所學專業與思政課要較大的差異且平時有大量的行政工作需要完成。第二,學校對思政課教師進行輸出學習的機會較少,由思政課學科的特殊性,課程教學內容需要不斷革新、與時俱進,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學習。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一)轉變思想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課堂活起來打造高效的“智慧課堂”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
標[2]。“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下應將課堂交給學生,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校思政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把教學看成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討論、分享的對話活動,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3]。在課前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線上平臺,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在線上完成作業并收集相關資料。在課上,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進行簽到,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搶答,同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料,比如教學視頻和教學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發揮學生主體性,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課后,師生之間也可以隨時進行交流、討論[4]。
(二)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創新理論、優化內容,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改變思政課現在所處困境的途徑。思政課內容只有創新,才能使思政課教學煥發出活力。因此對于教學內容,需要做到:
創新理論教學內容。學校可以建設教育云平臺作為整個“智慧課堂”的重要支撐,實現空間、資源、應用及數據分析能力的集成,為“智慧課堂”的資源獲取、數據分析、課外互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5]。學校可以將課程教學的部分內容,如課程準備、擴展閱讀、時政學習、意見表達等放置在移動課堂中完成,建設思政課程網站、研發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建設國家精品共享課和視頻公開課。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不僅可以讓學生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而且方便學生及時了解時政熱點,學習最新的理論知識。
(三)完善師資建設
思政教師的道德水平、政治立場、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是影響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師資隊伍建設應該著力加強的重點[6]。高校應該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校可以多組織教師進行長期或短期的學習培訓,提高教師的學歷職稱,建設一支專業過硬,科研能力夠強的師資隊伍。同時,教師除了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徐承光.基于師生關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模式探析 [J].理論課教學.2011.
[2]王學儉.高校思想政治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2006.
[3] 張義牛.打造智慧課堂[J].讀與寫雜志.2010.
[4]徐光臨.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
[5]桓旭.思想政治課的智慧課堂[J].課改探索.2017.
[6]唐云龍.構建智慧課堂的有效策略[J].管理智慧.2016.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