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
摘 要 師生關系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熱點。中職院校傳統的師生關系已不能適應當前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嚴重制約了之中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效果。通過問卷調查法和文獻法,從師生關系的認識、滿意度、教師角色定位以及影響師生關系的主要因素四個方面對自貢市某一中職院校的師生關系進行分析,把握當前中職院校師生關系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中職院校提供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方法。
關鍵詞 中職教育 師生關系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90
Abstract The study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as always been a hot spot for educators.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age,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tudy and growth of students,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literature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Zigong City from four asp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teacher role orientation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provide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
0 引言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還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它不僅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和信任,還能影響教育教學活動整體的水平并有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1]以自貢市某一中職院校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利用人工統計和計算機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簡要分析中職院校師生關系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問題的提出緣由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中職教育也積極地進行著改革,師生關系相關問題的研究成為重要的方面之一,因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影響現代中職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既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可激勵教師的終身學習。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中職教育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有效的互動,積極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出自己的貢獻。[2]
2 職業院校師生關系的現狀分析
對“中職院校師生關系”的研究,為了準確把握當前中職院校教師與學生的師生關系的真實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法為本次研究取得所需要的第一手資料,從自貢市某一中職院校中隨機抽取了40名教師(回收率為95%)和100學生(回收率為100%)進行實地的問卷調查,形成了定量的數據庫,是本研究重要的實證材料。下面將從師生關系的認識、滿意度、教師角色定位以及影響師生關系的主要因素這四個方面對數據的統計處理進行詳細分析和說明。
2.1 師生關系的認識
71%學生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主導著自己積極的學習和健康的成長,僅5%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不會影響自己積極的學習和健康的成長。從問卷調查結果還可以看出教師對師生關系同樣重視,65.8%教師認為師生關系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僅2.6%的教師認為師生關系不影響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中職院校中,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主導著學生的良好學習和健康成長,還主導著教師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和教師都有積極影響,因此無論是中職學生還是中職教師都應該主動為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做出自己的努力,讓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教師的教育和教學更好的服務。
2.2 師生關系的滿意度
從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學生對當前師生關系滿意度表示一般,在回答“您對目前的師生關系是否滿意?”時,竟有16%的學生對當前的師生關系感到“不滿意”,60%的學生對當前的師生關系感到“一般”,僅24%的學生對當前師生關系感到“滿意”;雖然沒有教師不滿意當前的師生關系,但68.4%的教師對當前師生關系感到“一般”,僅31.6%的教師感到“滿意”。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可以不難發現,當前中職院校師生關系不容樂觀,少部分學生和教師對當前的師生關系表示滿意,說明當前中職院校師生關系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和完善。因此,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時,教師與學生都應學會換位思考,充分考慮彼此的感受。[3]
2.3 教師角色的定位
調查中,在回答“您認為老師應該是”這個問題的時候,87%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不僅扮演著“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同時扮演著“朋友和知己”的角色;94.7%的教師認識自己扮演著“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同時又扮演著學生的“朋友和知己”的角色。
“朋友和知己”的老師角色定位與我們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的理念相違背,這體現了“師生平等”、“師生雙主體”等現代教育的教學理念。因此,在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將對方視為平等交流的對象,提高交流和學習效率,促進教學相長。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對老師角色的認知中,有58%的學生認為教師還扮演著“模仿的榜樣”的角色,并且65.8%的老師還認為自己是學生“模仿的榜樣”。這樣的教師角色認識正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觀念。
由此可見,中職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掌握教育教學前沿,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成為知識的傳授者;中職教師也應主動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動態,適時為學生提供學習上和生活中幫助,取得學生信任,成為學生認可的朋友;教師還應注重培養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明確教師職責、樹立個人威信,與學生保持恰當的距離,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2.4 影響師生關系的主要因素
關于“您認為影響師生關系的主要因素是”這個問題,50%的學生認為教師時影響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環境(29%),最后才是學生(21%);78.9%的教師認為自己是影響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環境(7.9%),最后才是學生(13.2%)。
另外,從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除了以上三大類主要因素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外,還有76%的學生認為老師說話的語音、語調也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影響,并有55%左右的學生認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還受老師的長相、著裝和化妝等影響。
我們可以看出,教師是影響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應積極向學生靠近,主動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環境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次要因素是,因此學校還應積極創造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讓教師、學生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積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3 中職院校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策略
3.1 教師層面:教師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第一,教師應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識體系。教師先進的教育教學水平將受到學生的青睞和崇拜,促使學生主動向教師靠近,從而縮小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第二,教師還應提升個人修養。作為一名優秀的中職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職責之一便是教書育人,所以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同時還應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成為道德高尚的人。教師還應清楚個人的不良行為習慣不僅降低個人威信,同時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將“日落千丈”,這將很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教師在學生犯錯時,總是以打罵、扣平時成績等方式懲罰學生,而不主動了解學生、關心學生,這無疑會使學生消極對待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中,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提高自身的個人修養,教師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時,還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使學生成為品學兼優之才。這樣教師不僅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也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4]
3.2 環境層面:重視人文環境建設,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問卷調查顯示:教師是影響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主要因素,環境是影響良好師生關系是建立的次要因素。影響師生關系建立的環境主要是指人文環境,中職院校在建設人文環境時,可從以下兩方面努力:一方面在建設美麗校園環境時,為師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師生在共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自由、平等、積極地交流,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身體力行,以良好的人格修養感染學生,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校園特有文化氛圍中。[5]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個人受到感染,使其改變生活態度,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行為都自覺遵從這種文化氛圍,從而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3.3 學生層面:尊重教師,主動與教師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不僅受教師層面和環境層面的影響,還受到學生層面的影響。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因此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不僅要求教師的參與,還需要學生加入。但在中職院校中,師生關系的建立往往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這便阻礙了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因此,為了確保師生關系的質量,學生應明確自己的作用,主動參與到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中。首先,學生要“尊師重道”。孔子曰:“親其師,信其道。”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老師的前提下,才會相信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并接受其講述的人生哲理。其次,學生還應注重提升個人修養,遵守學業道德。中職生應清楚自己將是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因此不僅要在職業學校學到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還應學到相應是職業道德,為個人樹立“工匠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建榮.建構良好中學師生關系的策略[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 王存鳳.論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7(6):148-149.
[3] 李巧蘭.教與學的和諧[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4] 程小靜.初中地理教學中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5.
[5] 陳淼鑫.中學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