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婕
摘要:《新的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評價
一、基于閱讀評價的重要性
在新課程下如果沒有相應的督促和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成為空談。所謂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而閱讀評價就是指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采取各種定性、定量的評價方法,對閱讀的價值作出判斷并尋求其改進途徑的一種活動。閱讀能力的評價恰恰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它給學生指出了閱讀能力的培養方向,同時會糾正學生在閱讀能力形成中的錯誤和不足。
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研究目的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形成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是母語教育的主要載體。對小學生的閱讀評價是為其閱讀能力的提高服務的,只要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樣評價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研究意義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對于閱讀教學進程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在傳統教學中,評價基本用于區別勝利者和失敗者,而不是作為一種轉變性的協調發展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探索未知領域的活動。面對不同的問題情境與學習個體,不存在簡單劃一的評價標準,評價是為了調節學生的行為。究竟怎樣運用《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改革閱讀教學的評價呢?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雖然有所完善和發展,但是在諸多方面仍然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人文精神、忽視語文學科的特殊任務和過分關注學科知識系統等問題。這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始終停留在"高原期"徘徊不前。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無論是對于語文教學的進步,語文課程的發展,還是對于培養學生個性、自由、和諧而又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我們必須在《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先進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總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工作的經驗教訓,全面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促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三、研究的方法
(一)結合閱讀情況,擬定學分管理標準
小學一年級學生知識基礎有限,閱讀專注力也相對較弱,因此我們擬定學分管理標準的核心是閱讀專注度和閱讀內容的的情感把握和理解。
(二)根據學分結果,授予不同“能級”評價
我們依據學分表現,將學生們分為“根級、芽級、枝級、花級、果級”五個閱讀能級水平。其中,90-100分為“果級”,這些學生閱讀能級最高,他們可以在閱讀課堂上享受到自由選擇閱讀內容、擴展閱讀時間、自由提問以及小組故事內容續編等權利。80-89分為“花級”,這些學生閱讀能級較高,他們可以在閱讀課堂上享受到擴展閱讀時間、自由提問及小組故事內容續編等權利。70-79分為“枝級”,這些學生閱讀水平一般,他們只擁有自由提問的權利。60-70分為“芽級”,這部分學生閱讀水平較低,他們沒有過多的權利獎勵,反而要以問答形式接受教師或“果級”學生的內容提問。60分以下為“根級”,這些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技巧和理解能力,他們需要回答判斷類(這種相對簡單)的閱讀理解問題,并將閱讀內容嘗試向教師或“果級”學生進行朗讀。教師根據學生們在閱讀課堂上的具體表現授予他們不同的“能級”評價,引導學生享受不同的權利。
(三)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賦予“能級”評價靈性變動
在普通的閱讀課之余,我們課題組教師也會設計和開展一些新穎有趣的閱讀活動,學生們可以通過活動中的優異表現為自己贏得閱讀學分獎勵,讓“能級”評價標準更加靈活化、更加趣味化。
(四)豐富評價主體,確保能級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并不是所有在閱讀課上表現不佳的學生都不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部分學生課外閱讀量并不低,只是在課堂上很難專注閱讀。因此,在本次實踐研究中,我們也會進行家校合作,發動家長的力量參與能級評價。家長通過在家庭環境中對學生閱讀時間、閱讀情感及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觀察了解,向教師提供學生的具體閱讀表現,從而豐富我們的評價主體和評價范圍,確保本次能級評價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四、研究的成果
(一)本課題突破了傳統對語文課堂評價的研究內容,就針對當前課堂所匱乏的閱讀評價入手,且將分數管理結合銀行管理的模式進行評估,更加真實、公平、合理,具有一定的研究效益。這一課題如果研究效果較好,可以將其應用其他科目的教學上,對于教改起到促進作用。
(二)本課題的研究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進一步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原則。尤其是家長的參與,能夠提高家長參與學生教學中的主動性,這對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家長的滿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作為語文教師,通過本次課題研究學到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努力糾正不足,更好地完善花樣評價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以全面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