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堂尤其是初中英語課堂應該同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及可測性和量化。本文著眼于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教學對策方法展開討論,筆者根據個人的實踐教學經驗談及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個人觀點和建議,希望借閱者能夠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 策略 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99-01
首先,初中英語“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另外,初中英語“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其次,初中英語“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再者,初中英語“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最后,初中英語“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1.有效設計
(1)適當的教學期望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效果的最基本的構想為教學期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基本學情,教學期望過高或者過低都是不符合教學實際的,容易導致最終全局的失敗。因此,我們強調教學期望需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適應,并且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相符合。
(2)適宜的教學內容
作為初中英語教學來說,實現教學目的的主要載體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分散會導致教學過程不能深入。教材作為學生每天學習過程中必須接觸的事物其往往是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性實體,但他與教材內容不是對等的。這說明英語教師必須從科學價值的高度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能夠或者善于對學習教材進行二次的開發,對教學內容作以信息處理,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適恰的教學結構
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學結構涉及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過程的安排。進一步優化教學結構,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方法和學習順序,很好的將教學設計策略體現出來。所以,在保證教學結構適恰性的同時,應綜合學科特點、學科教學理念以及教材特點、學生特點、課時特點、課時目標來體現,學生在這其中則扮演最活躍也是最核心的因素。
(4)適切的預設與生成
課前預設和課堂共同生成課堂教學,而學生則作為整個教學過程體現的聯結點以及核心。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角,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動起來,才能使得課堂得以活躍,具有生命力。因此,教學設計應該具有彈性,還需要兼顧預設的計劃性以及生成的可變性。假如,教案能夠作為課前教師進行教學的設計,則課堂就是以現場設計的形式出現的,從而充分體現出初中英語課堂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5)適度的教學行為
每位教師都要學會在課堂教學這種復雜的綜合體面前做出選擇。選擇行為的依據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準備程度和時間以及教師自身素養等等。一般來說,教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行為是為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來服務的,最終能夠出現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出現。另外,同樣地,教學內容對于行為也有一定的約束作用,換言之,兩者之間亦有著緊密的聯系。
2.有效調控
(1)有效自控
教學活動體現很強的意識性以及創造性,具體的監控過程表現出這樣幾個問題:
i.我現在在做什么?
ii.我為什么要這樣做?
iii.我在做的過程中成果怎么樣?
iv.接下來我將要做什么?
v.是否還有人比我做得更好?
針對這幾個問題,分析第一個問題在于教師外在行為的體現,第二問在于教師內在動機的體現,第三問則在于教學效果的自我評估的一個展現,還有緊接著第四問則是作以即時的教學打算,第五問是以我的一種超越。
(2)有效微控
好的教學需要教師適時地應用微觀調控技術體現教學工作展開的科學性以及藝術性。教師在這方面首先必須合理地使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起來進行學習,動眼、動手、動耳、動口、動腦,最終保持學習的最佳狀態。緊接著,教師在學生的教學進程中需要扮演教學調控的角色和作用,比如有效資源的開發,深層問題的引領,以及思考方向的糾偏等等,再者,教師還應該將教學工作的節奏變化適度掌握及調控好,除了需要尊重學生的注意規律以外,還要根據教學實況需要做到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
(3)有效互動
a.淡化教師的權威意識;
b.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c.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明確能力培養的目標、途徑和方法,一課一得,課課相連;
d.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e.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3.有效管理
(1)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合
一般來說,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固定的時間單位進行教學制度化體系的組織,存在教學時間分配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對于學生方面,缺乏自我選擇和自我學習的機會,進一步使得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受到影響。所以,以往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構必須被得到變革,使得制度化的學習時間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教學時間的統一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做到有機結合。
(2)提高課堂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比率,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
我國現代的教學理論依照遞進嵌套的層級關系將課堂教學時間進行有效區分,分別區分為分配、教學、實用以及學術學習時間多種類型,后一變量與前一變量在時間范圍上逐漸的由寬及窄,同時和學習結果之間的關系又越來越密切。
結語:初中英語教學說來,教師必須要同時具備熱情、期望、好學以及可信任等綜合品質,使得自身的教學體現出有效性,從而使得英語課堂充滿樂趣,讓教師能夠與學生共同成長,充分實現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郭志明;有效教學操作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崔允漷;有效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張仁賢;有效教學 聚焦課堂;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4]陳勇;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張智慧,女,漢族,出生于1983年2月,甘肅省成縣人,任職于成縣陜西師范大學成州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與教學,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