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玉娟
【摘要】中國現在的學生,無論年紀高低,由于學習壓力比較大,而身體能承受的壓力有限,因此加強身體素質十分的重要。學生缺乏運動是現在體育教育方面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積極完善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評價。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 有效評價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02-01
1.體育課堂評價現狀
目前小學體育課堂評價現狀不容樂觀,追求表象的評價體系嚴重阻礙了學生對體育技能的熟練掌握,不但不能鍛煉學生敢于表現的能力,反而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反感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1.1給學生造成壓力較大
一般的評價體系使學生感受到壓力、感到緊張,學生的總成績會和體育課堂綜合評價掛鉤,如果學生的體育成績不理想,也會影響學生的綜合成績,因此,對于一些體育不好的學生,體育課就比較煎熬。除此之外,體育成績差的學生往往會形成自卑心理,在此種心理的驅使下,學生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最終徹底喪失對體育課的熱情。因而,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體育課讓其由放松變得緊張,最后甚至是恐懼。
1.2注重表面文章
小學體育課堂評價分為對學生的評價和對體育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可以約束學生的表現,體現在體育成績上,而對教師的約束力則就比較小了,因此,評價系統中教師評價的部分存在浮于表面的問題,這十分不利于評價系統的完善。
2.提高課堂評價有效性的方法
2.1改變評價形式
以往的評價形式比較單一,就是簡單的成績評價,評價項目和內容也只有合格或者不合格,這種一錘子定性的評級體系對學生體育方面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對于體育好的同學來說,什么樣的評價體系都不會對他們產生太大的影響,而有些學生的身體素質低,難免會在體育方面感到自卑,如果采取比較強硬的評價標準,而身體素質差的學生達不到要求,漸漸的,這些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應該將以往的評價形式改變為學生組內合作,教師多次評價的靈活性高的評價體系。比如,在體育課前,教師就給學生分好組,課堂上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學習,這樣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促進作用。當然,在分組時,教師也要注意將身體素質強的學生與身體素質低的學生合理的分配到每個組當中,如此才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每個組選出一個組長,記錄當堂課各小組的學習情況,既節省了上課時間,教師也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情況。
2.2改變評價目標
以往的評價體系最終都會體現在體育成績上,因此,許多教師和學生就會想辦法拿到較高的成績,顯然,這樣的評價體系會使較適合學生失去對體育課的正確認識,認為有一個好成績就有了好的身體素質,實際上,學生的體育技能并沒有很好地提高。因此,新的評價體系就不能再把成績分數最為評價目標,畢竟分數只是一個數字,并不能準確的反映一些實際情況。體育課是學生眾多課程當中一項比較輕松的課程,體育課應該讓學生在繁忙的學習階段感受到輕松,而不應該因為體育成績的存在反而使學生變得緊張。近年來,體育課的形式變得越來越多,學生應該抓住機會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為今后打下基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愛好學習體育技能,讓學生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把握好評價目標,才能不斷探索出新的評價體系。
2.3開展豐富的活動
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高很大一方面是因為學校不夠重視體育課對學生的塑造作用,因此,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不重視體育課。學校應該讓學生知道每一門課都有其開展的必要性,不應該因為考試不考體育就忽視體育課。學校應該多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主觀的重視起體育課。比如,學校可以開展體育項目競技類的運動會、才藝展示類的表現賽、和體育有關的文化知識競賽或演講,從各個方面改變學生對體育的舊印象,刷新學生腦海中對體育的認知。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學校可以為活動設置獎杯和獎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自信。另外,宣傳動員完畢后,學校一定要積極開展準備活動,給學生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2.4分層評價
對能力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標準的評價,即分層評價。比如,以男女生為劃分依據。男生一般喜歡足球、籃球等類型的運動,因此,在評價男生時,就要設置這些方面的評價體系。而女生一般會喜歡瑜伽、健美操等類型的體育活動,學校要注重女生此方面的能力培養。除此之外,男女生力量差距懸殊,在對力量進行評價時,也要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
3.總結
體育課雖然不是正課,但同樣對學生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逐步完善體育課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現如今體育課程評價標準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從改變評價形式、改變評價目的、開展豐富的活動、分層評價四方面闡述了應該如何改變評價體系,希望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鮑麗芬.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校園英語(義教版),2014,(3):89.
[2]童春廣.體育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13):62.
[3]孟秀清.關于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赤子,2017,(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