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賀
【摘要】“一帶一路”是新時期國家提出的經濟貿易發展戰略,也對中國法學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時期,如何積極面對“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全面培養高質量的涉外法律人才,以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經濟戰略需求,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這篇文章主要在目前法學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分析了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質和技術要求,并提出了完善我國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涉外法律人才 培養 模式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項目(SJGY2017013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17-02
當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與國際化法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大數量、更高素質的緊迫要求。我們要形成科學先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教育理念,形成開放多樣、符合中國國情的法律人才培養體制,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作為突破口,同時,注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一、“一帶一路”對法學教育國際化的需求
雖然近幾年我們一直強調要重視培養國際型、涉外型法律人才,也就是既精通英語,又熟悉國內外法律的法律人才,但目前現實狀況并不樂觀。根據2015年中國法律人才網的統計,我國85% 的法務職位要求應聘者熟練把握法律英語,近64% 的涉外案件因通曉法律英語的法律工作者嚴重匱乏而極少有人問津。據悉,現在全國能熟練運用外語和法律知識和國外客戶洽談業務、簽訂合同的僅有三千人左右,熟知國際法、國際貿易法和WTO 規則的律師尤其稀缺。為了滿足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現實需求,我們法律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也應當與時俱進,有針對性地培養懂國際貿易規則和“一路一帶”沿線國家法律制度的國際化法律人才。
二、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質和技能要求
1.涉外法律人才應該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
這種知識結構既強化法學基礎理論,又注重與相鄰學科專業知識的銜接,是以法學基礎理論為基石,由核心向周邊輻射的知識結構。在這一知識結構體系中,處于核心的是國際法主要部門,即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的基礎理論和知識;進而輻射到與國際法相關其他部門法的基礎理論和知識,主要包括民法、訴訟法、憲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再擴展于社會科學領域相關部門(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等)的基礎理論,使涉外法律人才具有復合型、立體化的知識結構。
2.涉外法律人才應具備相應的語言能力(母語+ 外語)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涉外法律人才應該具備運用外語從事法律工作的能力。涉外法律人才應當能夠熟練運用外語作為工作和交際語言,用外語查閱資料、撰寫法律文書、參與跨國訴訟或仲裁。在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下,法律人才外語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大學英語等英語專業課程來完成,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因此,要培養涉外法律人才的綜合外語應用能力,必須對現行培養模式加以調整和改革。實施專業外語教學改革的途徑主要有兩種:法學專業雙語教學與“國內-海外合作培養”。
3.涉外法律人才必須具有法律從業所必需的職業能力
這種職業能力具體包括: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法律原理、理性解讀法律規定,講求和遵從邏輯,恪守并闡釋社會公正的能力;應用基本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去發現、固化、應用證據,探究法律事實的能力;較強的社會調查、數據分析及信息檢索能力;良好的溝通、協調及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法律文書寫作能力等。一直以來,法律職業能力的培養現狀與需求的脫節,使我國涉外法律從業人員隊伍缺乏系統的職業能力培訓,水平參差不齊,嚴重制約了我國涉外法律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
三、完善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1.進行統一的人才培養規劃定位
對于以培養涉外法律人才為己任的法學院而言,人才培養的專門化定位,是法學院的整體追求。從學院的領導層到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都受到這種人才培養理念的強烈影響。高度的觀念認同感使整個學院的教學研究與管理活動全部圍繞涉外法律人才培養這一核心目標展開。領導層對于涉外法律人才培養進行宏觀規劃和總體推進。各學科教師據此調整教學內容和教法,使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都向這個方向靠攏。共同的目標引導教師和學生集中到一些問題上來:如專業外語能力、比較法方法的應用、外國法素材的添加和對國際規則的關注等問題。
2.進行專門化的課程設置
專門化人才需要專門化的知識結構,專門化的知識結構需要專門化的課程設置體系。對于專門類型人才培養而言,其知識結構是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與學分設計所奠定的。固守傳統課程體系和學分設計是無法實現特殊類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于此種認識,在涉外法律人才培養方面開始早期探索的法學院都已經在滿足最基本的國內法律人才培養“核心課”體系基礎上開發出了一套專門的課程體系。另外,還需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通過案例教學、診所教學、模擬法庭、見習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消化理解,還可加強由實務工作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推動法律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
法律英語和雙語教學對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的重要功能。涉外法律人才必須具備用外語進行溝通的能力。外語能力主要是英語語言能力,要培養這方面的能力,法律英語課程是首選課程。法學專業在校學生僅僅依靠基礎英語課程很難勝任涉外法務工作的要求。對于法學專業學生,不管對其培養目標是放在國內市場還是放在國際市場,必須要學習法律英語這門專業英語課程。但是,法律英語僅僅是對英語中法律語言的初步熟悉,要具備熟練駕馭英語從事涉外法律工作和解決國際爭端的能力,僅靠一門法律英語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需有雙語教學來推動和實現。在雙語教學方面,主要培養學生運用專業英文正確理解外國法和正確表達中國法的能力。
總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們需要有國際眼光,著重培養懂得具有國際視野、通曉一般國際法律規則,從而盡快滿足國家和企業對這方面法律人才的迫切需要,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和中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持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