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諾
【摘要】互聯網時代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點點滴滴直接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現實,高校里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新常態”。高校創新教育雖然有很大進步,但是隨著高校擴招,人員數量的急劇上升還是不能滿足廣大高校學生的創業需求。所以高校教育實踐要引入創新機制,從網絡職業入手研究培育創新創業教育。本文以此為視角簡要分析了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現狀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為高校創業教育實踐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創業 “互聯網+” 微課程創客教育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JGZ2017002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07-02
1.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概述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對高校推行網絡創新創業力度逐漸加大,增強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加強其對大學生能力培育,真正使得大學生在“互聯網+”創業方面數量與質量上雙重提升。因此,高校在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中要改革而且要開放,將對工作開展的好方法、好技術“請進來,送出去”,專家企業進校園,企業吸納優秀學子進企業實習,爭先做到創新創業教育開放化,實施“理論在校內,實踐在校外”戰略,為實現我國應用型創業教育大發展而努力[1]。
2.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創業扶持政策逐漸啟動,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有待提高
高校大學生也積極參與創業其中,成為其中活躍分子。同時,各省市也相繼出臺了與創業相關的政策支持此項工作,并相對將政策向大學生傾斜,高校積極參與其中,但是由于政策支持還沒有實現全覆蓋。基礎教育課已經成為大學生必修課程,創辦扶持基金,但杯水車薪,屬于創業教育政策扶持初級階段,很多扶植政策還不能滿足廣大同學的需求,出現創業初期的困難,而且很多學生遇到困難無法克服,只能以第一次創業失敗告終。在政策不能解決大學生創業實際問題時,資金短缺,學校在這方面也很難起到作用,這些問題將大大降低大學生參與創業的人數,我國大學生創業發展空間較大但亟須解決政策配套不合理問題[2]。
2.2 創業目標定位模糊,創業成功率較低
我國對大學生創業支持力度很大,政策也在逐漸傾斜,但由于大學生對創業定位還是很模糊,概念不明確,很難激發大學生創業激情。有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抱著試試看的,而沒有積極投身于實踐中,很難拓展學生視野,大學生未步入社會,社會閱歷匱乏,低年級同學知識能力還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競爭體系,大學生創業受到行業性質與行業技能限制,盲目創業,就只能跟風,向成功人士學習,導致適合別人的不等于適合你,創業目標定位模糊,很難取得成效;另一個問題就是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是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最好的工具之一,然而大學生在基礎教學中除了計算機的簡單操作缺少對創業有關的網絡技術培訓,很多大學生對“互聯網+”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盲目創新思想很難在互聯網時代立足。在高科技發展時代如果對互聯網技術不能很好應用,可以說創業很難有創新。為此,大學生創業的問題之一就是學業不成,互聯網技術掌握不精,缺乏創新創業優勢,創業的成功率也較低。
2.3 高校創業教育滯后,人才培養理念有待改進
我國雖然逐漸對高校創新創業加大政策扶持,相關規定逐漸健全,但是較之發展最早的歐美國家高校創業教育還是有些差距,滯后于他國。近年來,教育部門在規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部署與安排,但是,存在諸多問題,認識不一致,很多高校雖然一直強調創新創業教育,但是配套設施一直跟不上,人才培養理念很難達到教育下發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業的理念。高校開設創業基礎知識也是流于形式,得不到學校的重視,課時不多,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任課教師也不是專業教師,諸多問題給創業教育帶來了阻滯,不利于高校開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育理念滯后很難和國內外先進創新創業教育并進,尤其我國教育水平差異很大,地方高校更是對創業教育宣傳實施少之又少[3]。
2.4 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匱乏,教育方法與手段有待加強
在當前諸多高校存在專科帶本科,本科教研究生課程,專科層次教師很難帶好本科研究生學歷層次的教學工作。我國雖然在創業教育方面取得很大成績,但是和發達國家創業教育相比較還有很大差距,教學培養方案、學生參與程度、學生立項水平都很難相比較,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還有很大困難和問題。首先,互聯網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數量很難達到高校需求,學生基數大,師資力量短缺,嚴重阻礙大學生“互聯網+”背景下創業教育。
3.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對策
3.1廣泛普及提升大學生參與積極性
21世紀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是高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國在互聯網教育方面政策支持,大力宣傳“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應該最快速度適應創業教育學科,而且要在創新創業方面應用得心應手,適應新環境,抓住機遇,投身到創新創業中來。大學生在不同階段參與不同教學,大學培養方案也要分層次教學,初級教學以理論基礎為主,中級教學則是以互聯網教育教學為主,高級則是互聯網與創業理論實踐結合教學,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學層次,應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大學生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同時將創業與互聯網聯合到一起,融入“互聯網+”創業時代潮流中來,結合日常生活,加以創新,運用所學知識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互聯網創業。
3.2 整合和利用資源,為大學生開展互聯網創業實踐提供平臺
面對新技術革新時代,互聯網在其中起著佼佼者地位,大學生應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參與到互聯網教育教學中來,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給自己的大學生活抹上濃濃的一筆。我國高校教學水平在不斷提升,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計算機房等教育教學實驗基地不斷落成,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后勤保障。在當前“互聯網+”剛剛興起,需要投資項目較多,高校需要整合現有資源,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開拓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學校要與時俱進,跟上潮流,抓住互聯網信息共享這一特性,利用好這一特性,給創業學生提供第一手專業前言知識。鼓勵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思考鉆研對問題進行分析,最終解決好問題。這一系列工作下來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會有大幅度提升,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4]。
3.3 大力培育和宣傳互聯網創業典型,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時代,需要對其大力宣傳,讓高校學生了解其意義,對大學生熱情是一種激勵。通過新媒體和微電影對創業教育加以宣傳,使得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創業教育的實質,讓創業深入學生學習生活之中,讓同學真正得益于“互聯網+”時代。在創業教育中抓典型樹標桿,對成功項目加以宣傳,但不能盲目宣傳,要具有針對性,要從實際出發,從學生需求去宣傳。
3.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創業指導能力和水平
在科技創新時代高校教育工作需要大量優秀的教師隊伍,實現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保障。高校要明確新時期新形勢,面對創業教育要引進人才,雙師隊伍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有理論又要有實踐經驗。教師在講臺上教授理論知識,走下講臺教授學生創業實踐經驗,二者同等重要。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熱情;同時,要在企業聘用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士作為大學生自主創業輔導老師,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教師隊伍要參加培訓,時刻學習新知識武裝自己,確保學生學習有用,能夠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服務學生。
4.結語
我國互聯網發展走入穩步發展階段,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尤其在大學校園中,深得學生青睞。“互聯網+”更是豐富了大學生校園生活,從學習到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對我國整個社會發展都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加快社會發展進程。高校開展“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依托互聯網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實踐經歷,為贏得市場競爭力提前獲得經驗,這給大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他們的培育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
參考文獻:
[1]康忠偉.大學生網絡創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營銷(學院版),2014,(4):126-127.
[2]王新,田明,馬翠花.在校大學生網絡微創業現狀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4,(13):66-68.
[3]陳天宇,錢佳,黃軍.互聯網思維下大學生創業的現狀和對策研究[J].青年作家,2015,(6):103.
[4]朱軍.“互聯網+”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對策建議[J].企業導報,2015,(1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