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俠
摘 要:本文從我國農村地區發展清潔能源對于保護環境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入手,首先描述了當前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和生產方式,分析了清潔能源在我國城市和農村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進一步闡述了農村地區發展清潔能源在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合理利用能源,促進節能減排,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關鍵詞:農村;清潔能源;發展模式;
清潔能源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種能源分類,而是指利用清潔技術通過清潔生產的方式,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對環境產生較小污染甚至不產生污染的一類能源或能源技術。由于我國發展清潔能源起步較晚,清潔生產技術水平還相對落后,清潔能源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發展極不平衡。落后的用能方式,不僅造成大量能源浪費,對生活環境產生污染,而且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直接的危害。因此,在中國農村地區加快發展清潔能源顯得愈發重要。
1 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的現實意義
農村地區能源短缺和消費結構畸形發展,導致農村地區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農村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較高的東部發達地區,農村環境質量下降與經濟社會發展已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農村地區人們缺乏環保意識,生產生活方式相對落后導致農藥、化肥的不正確使用和垃圾等隨意堆放,使得大氣、地下水、土壤等受到了嚴重污染,加之砍伐、植被破壞等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工業污染向鄉村轉移也造成農村環境污染日益加重,鄉鎮企業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也是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點;除此之外,農村地區不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和落后的發展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導致的用能污染也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加劇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如果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建設以和諧發展為主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就不能順利進行。
2 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現狀
2.1 與清潔能源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
由于發展起步較晚,我國清潔能源相關的配套法律規范還不完善。目前清潔能源的發展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政策、部門發展規劃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環境氣候保護領域的法律法規等來調整。與清潔能源相關的政策、規定大多散見于可再生能源或者新能源有關的政策規范中。
2.2 農村清潔能源發展情況
近年來農村居民生活用能有較大改變,使用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的農戶越來越多,輔助能源以電為主。但對于中部和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多數農村居民仍以薪柴、秸稈等為主要生活用能源。我國農村地區地域性差異較大,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區域的農村居民在能源消費水平和結構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3 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的主要模式
能源的生產消費過程主要包括能量的生產、供應、消費和廢棄物處理四個環節。不同的能源發展模式對這四個環節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從這個角度來歸納,我國農村地區的清潔能源發展模式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分散式、集中式和循環式。
3.1 分散模式:自給自足
分散式的發展模式是我國農村地區普遍采用的傳統的能源發展方式。相對城市而言,多數農村地區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人口居住分散,基礎設施落后,公共事業缺失,資源也相對貧乏。
分散式能源發展的最大特點是,農戶單獨安置產能設備,比如太陽能熱水器、秸稈氣化爐、沼氣池。產能設備重在維護,減緩設備老化,防止事故發生而造成二次污染。如何防治二次污染是清潔能源分散式發展模式中的難點。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全國各地許多地方已經開始進行村莊改社區,集中居住,居住條件由過去的平房搬遷樓房,造成傳統的分散式發展模式受到挑戰,分散式能源模式只能適合于過渡階段。
3.2 集中模式:規模化生產
集中式發展模式是指產能中心與用戶之間通過傳輸網絡連接起來,能源生產與消費在空間上相分離。這種模式中生產與供應環節相對獨立,其中生產環節通常采用現代化大工廠的組織方式實現能源的集中生產,獲得能源生產的規模效益和管理優勢。清潔能源用戶不需要考慮能源的產生和維護。集中式能源發展模式,可以實現能源的生產、服務的規模經濟。比如通過大型養殖場實現沼氣集中供氣模式,新農村社區的中心村可以運營大規模集中式秸稈氣化站等。
農村清潔能源的集中化表現在對能源的現代大工業化生產方式的利用上,即集中化、技術化和裝備化。集中化就是將農村清潔能源集中到一起,集中處理、加工、轉換、傳輸和使用;技術化就是農村清潔能源利用不再是順手用材、靠天吃飯,而是借助一定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實現可清潔能源的有效轉化和貯存;裝備化就是農村清潔能源的轉化、貯存、傳輸和使用往往需要一定裝備和工具。農村清潔能源集中化、技術化和裝備化需要新型農民和新型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
3.3 循環模式:生態經濟
當前在農村適宜采用循環式發展模式的清潔能源主要是沼氣和秸稈氣化,這兩種清潔能源本質上都屬于生物質能,可以采用循環式發展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于原料本身的自然屬性。生物質能的循環發展模式,涉及能源的生產、供應和消費全鏈條。該模式的能源生產端即可以采用分散式又可以采用集中式。與庭院經濟相配套的戶用沼氣池的推廣應用可以看做是分散模式與循環模式結合的典型,是目前農村生物質能利用最成功的模式。
4 針對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的建議
農村清潔能源的發展既要考慮到新農村的發展要求,又要照顧到清潔能源發展的自身規律。清潔能源發展的難題是如何保證能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但具體到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的實際情況,是還需要一系列更為具體的政策、標準和法規才具有可操作性,在此提出清潔能源政策建議如下:
1)清潔能源的集中化建設必須納入規劃。太陽能、微型風電、微水電、沼氣和秸稈氣化等清潔能源的集中化建設必須納入國家綠色能源的建設規劃,并報請國家主管部門批準,避免無序建設和盲目發展。避免出現清潔能源發展過程中的環境破壞和能源利用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2)加強宣傳、教育,開展農村清潔能源培訓。在開發利用農村清潔能源上,要協調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針對農村群眾對清潔能源建設缺乏認識、缺乏技能的現狀,應該加強媒體宣傳力度,將清潔能源利用的新產品、新成果信息深入到村、組、農戶,讓清潔用能思想深入人心,提高農民利用清潔能源的自覺性。
3)加強農村清潔能源服務體系的建設。我國農村清潔能源基礎設施落后,不同地區發展模式并不一致,甚至同一地區存在多種模式共存的現象,不同能源種類所采用的發展模式也因地而異。我國農村清潔能源在科研、技術推廣、產業開發、社會化服務等方面都沒有形成自己的發展體系。
4)加強農村清潔能源基礎建設。目前我國農村許多地區都在進行以“集中居住”為主要形式的新農村建設,農村生活環境得到改造。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應該借機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在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開展生態循環模式的清潔能源工程,實現清潔能源由自給自足的分散模式跨越到以生態循環為特征的循環模式,促進生態保護、發展循環經濟。
5 結語
農村清潔能源的發展由小規模分散式向大規模工廠化生產的集中式發展模式以及最終實現生態經濟的循環發展模式將是清潔能源可能的發展路徑。發展農村清潔能源,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而且治理農村污染,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和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徐禮德,仝允桓.中國農村清潔能源發展分析及建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7).
[2]白小元.中國清潔能源的戰略研究及發展對策[J]. 數字化用戶,2017,(27).